返回

第两千零七十八章 两千里移民(一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千零七十八章 两千里移民(一更) (第2/3页)

平,不能在济源,挨着山西点,非要跑着山东来。”

    周小山看了一眼父亲,疲惫地说:“达,咱们这不也要到了,隔壁村的王叔家,被安置到了胶州,比咱们还远,他们估计还要走半个月。”

    移民就是为了充实各地人口,有近,自然有远。

    运气好的,人家被安置在洛阳、济源了,回山西也方便,可相对于百万移民来说,那只占少数,大部分都被安置得相对较远。

    周慈看了看前面昏暗的道路,喘了几口:“再坚持一把,坚持下,咱们就到了。”

    这一路上吃了不少苦。

    虽说朝廷沿途管饭,甚至还收容生病的百姓,待其病好了之后在踏上移民之路。

    可对于许多人来说,没走过这么远的路,身体压根承受不住,比如妇人与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一双脚走下来,头一天就受不了,晚上要挑了水泡,第二天一瘸一拐地走。

    虽说农家没有娇生惯养的娃,可谁家儿女也没走过如此长的路,也没吃过如此大的苦,一天天走,曲曲折折将近两千里路,八月出的门,这都十月十五日了,两个半月。

    实在是太久了,即便是一开始话多的人,走下来现在也沉默了。

    疲惫如山,压在每个人身上,谁都没空休整。

    只要不是大雨倾盆,但凡可以行路的,那一定要走,这是没办法的事。

    移民与移民之间虽然有间隔,但这个间隔最多只有三天,若是将这三天都用掉了,那前面的移民与后面的移民便会接上,这样一来,粮食供应会出问题,朝廷也没那么多人手去准备如此多人的饭。

    而且每三十里一个安置区,范围有限,没办法容纳两拨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每天都在赶路。

    大人吃苦惯了,没什么好说的,可老人、妇人、孩子,这个罪受的可不只是一点两点,许多人都瘦了一大圈。

    只不过在这漫长的移民过程中,很少有走夜路的情况。

    但现在不一样,如此急匆匆赶路,除了大家想将最后的路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