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 (第2/3页)
汪地回去了。秦夫人又额外送了史湘云一些小女孩用的发钗钏子什么的,脸上挂着笑,说着一些客气话。
很快便到了年三十,史鼎主持了他成为族长之后的第一次祭祖,史鸿作为二房的长子也跟在了史鼎身后。参与祭祖的除了史鼎和史鼐两房还有史家留在长安的不少族人,祭祖的规模很是不小。
长安这边的祠堂是史家封侯之后才建的,如今不过百年的光景,宗祠看着很是肃穆,上面挂着史家宗祠的牌匾,院子里面也已经摆好了各类祭器,一家子按照身份地位陆续进了祠堂,史鼎主祭,史鼐陪祭,虽然史泽和史鸿还小,史清也是庶子,但是毕竟是史家这一代的男丁,又有长安族人中水字辈的族人跟在后面,一起献爵献帛捧香祭拜。
史家并不是什么底蕴深厚的大家族,前朝的时候也不过做了不到百年的土财主,也没那个脸面给自己找一个名头响亮的祖宗,不过,史家祠堂里除了开国的老侯爷以及他的直系子孙之外,还有一大堆族人的牌位,密密麻麻放了好几排,据说这还不是全部,全部的灵牌应该还在金陵的祖祠里头。史鸿终于明白为什么说“阿房宫,八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了,史家这个家族实在是枝繁叶茂,族人众多,也难怪金陵那边虽然有不少祖产,但是每年能够送到侯府的却不过只是些土产罢了,少有钱粮,即便是如此,金陵那边日子过得比较滋润的族人也就是与侯府血缘关系还算比较近的几房,另外一些族人若是自家没有多少家产,也就是靠着每年族里面按人头发放的钱粮勉强度日。族人一年比一年多,花销自然一年大,因此,即便是当初侯府窘迫到了极点的时候,也不敢将值班在金陵那边的产业变卖,那是会绝了不少族人生路的。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史鼎史鼐他们只能当做金陵那边的产业没有了!
史鼎作为主祭读了祭文,先是追忆祖先如何艰难,筚路蓝缕,创下如今的基业,如今家族兴旺,又承蒙祖先庇佑,自家没有堕了祖先的威名,得以封侯拜相,请祖先继续保佑自己这些子孙,让他们也要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