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回 攘外之后 (第2/3页)
说了,另外一个就是曹冲给他出的主意,借此消耗孙权的粮草。曹操的兵制效仿马超,虽然不是职业军人,但是他的兵也是常备兵了,后方的生产都交给屯兵和郡国兵来处理,因此他这三十万人来打仗不影响后方的生产。
反之孙权就不行了,他手下的兵都是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半调子兵,现在正是开春时节,孙权征大兵四十万和曹操隔江对峙,这下让孙权大为头疼,孙权治下的人口不过七百万,又让马超拐跑了一百多万,最后就剩下五百多万人口了,一下子抽调走了数十万青壮,有好多地方春耕就顾不上了,因此现在孙权是吃老本。
这样曹操的粮草是马超孝敬的,孙权是吃存粮,此长彼消,趁这个机会曹操大大消弱孙权的国力,最后孙权没有办法,只好向曹操称臣讲和,这次曹操听从曹冲的建议,不再让孙权派儿子来作人质了,而是改为向孙权要钱要粮要战船,最后孙权给了曹操粮四十万斛,金五千斤,战船百艘才把曹操打发走了。
把曹操打发走了之后,孙权命右护军将军蒋钦屯兵宣城,命徐盛为芜湖令,让这两个人把军兵就地解散了赶紧抓紧时间种地,好把损失补回来点儿啊!另外孙权命大将周泰为水军都督镇守濡须口,然后孙权搬师回了建业抓革命促生产去了。
他们两家闹腾的时候,刘备也在闹心,曹操大兵攻东吴,关羽就给刘备上书了,要再次提兵攻樊城、南阳等地,刘备本来想答应。这时候法正跟他说了,现在正是春天,应当以抓生产为主,不能此时对曹操用兵。孙权为什么要和曹操讲和啊?就是因为他现在要搞生产腾不出手来,咱们也是一样,就该趁此机会广开农田、积蓄粮草,等待可乘之机,然后再以益州为根据地,蚕食汉中,进而袭取雍凉,拓展我们的疆土,从益州到凉州,是步步有险可守,这样进可以开疆破土,退可以据险而守,这才是上上策!
诸葛亮也是这个意思,不同意关羽去打曹操,他也主张先拿马超开刀。因为诸葛亮很明白,别看马超表面上兵强马壮,实际上他也是内忧外患,如果以二十年为一代人来算,现在马超治下的异族分为三代人,一类是原来鲜卑、匈奴等的老人,他们还对自己的民族抱有幻想,总是想着再复当年的雄风,他们是慑于马超的武功才不敢有异动;
二代就是那些正当壮年的异族,在他们的思想里头对于自己是什么民族已经看的不是那么重了,但是毕竟是受老一辈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反对马超的文治,一方面佩服马超的武功,另外从本心里头还是对汉人骑到自己头上来了不服,兼之这些人正值壮年,因此好冲动,现在是因为马超把精力用在了内政上,想方设法让他们吃的好穿的好又整天忙的团团转所以都拥护他,如果一但马超受到攻击没坚持住,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了,这些人就是最不安定的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