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大国强国,要学会如何恃强凌弱 (第2/3页)
学会如何恃强凌弱,是基本中的基本。
否则就会搞成费利佩远征,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这三板斧,朱翊钧的评价是好用,会一直用。
朱翊钧把安南的捷报全都看完,给骆尚志下了圣旨,盛赞了大明军容耀天威。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皇帝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松江府上下,这才彻底理解和明白,为何皇帝重病那一个月,顺天府的人,要去庙里烧香祈福了,连那些西土城的富户,也要去上香,更愿意还愿。
陛下真的很活跃,只要留心,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陛下离开晏清宫,去船厂、去港口、去大营、去官厂,推动政令,下旨解释,这个政令为何会制定,目的是什么。
这种活跃的天子,大明历史上,都很少很少。
对于顺天府上下而言,每天看到皇帝的身影,就像是看到太阳照常升起一样让人心安,顺天府有人专门去了解,皇帝每天在忙什么,编成小册子发卖,销量比很多杂报还好。
皇帝一天不出宫,就会有人好奇,鸣着汽笛的小火车,今天居然没有照常驶过。
照常升起的太阳,忽然不再升起,这不是天塌了,又是什么?
很快,松江府也有了类似的经历,皇帝居然整整三天没有出宫了,加上去年九月皇帝重病的事儿,很快流言飞起,说什么的都有。
“不是,这连秘不发丧都整出来了?!”朱翊钧听闻类似的传闻,哭笑不得的对着张宏说道:“朕就歇了三天而已,没了朕,这大明的天,还能塌下来不成?”
“能。”张宏十分肯定的说道。
“混账话。”朱翊钧摆了摆手,地球离了谁都照常转。
张宏立刻说道:“陛下肩扛日月,身系江山社稷,不可不重。”
皇帝这三天什么都没干,就休息了三天,张宏认为陛下做得很好。
陛下当初答应过张居正,每六天休一天,因为频繁接见外官,皇帝自己调休了一下,把之前没休的天数补上了,要不然,张先生又该念叨了。
大医官对去年九月皇帝重病大渐,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追溯复盘,他们发现,陛下这场病,迟早之事。
陛下这五年的餐食等情况去看,真的太忙了太忙了,一个春秋鼎盛的皇帝,在五年时间内,饮食没有太大改变,却因为南巡驻跸松江府,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瘦了足足十八斤!
饮食、运动等没有太大改变,如此快速的体重下降,代表着皇帝的身体,始终在超负荷的运转,别说人了,就是个机器,这么转两年,也会坏掉。
重病一个月又瘦了三十斤,也就是陛下从小习武底子厚,否则这场重病,真的要人命了。
陛下真的不能再仗着自己年轻,如此胡来了,而且对于大明皇帝而言,三十三岁,真的不年轻了。
积劳成疾,绝对不是大医官为了推脱责任说出来的话。
所以,谁来监督皇帝休息,就成了大明朝廷一个最大的问题,张居正还在,还愿意唠叨,皇帝还肯听,即便是加了班,也会调休回来。
等到皇帝愿意休息的时候,张宏才发现,皇帝的娱乐活动,真的非常匮乏,最喜欢站在文华楼上,看黄浦江面的漕船划过,一看就能看一个时辰。
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张宏发现之后,背上冒了一层冷汗,皇帝以前忙的脚打后脑勺,时间长了,张宏也觉得理所当然,就没给陛下找个乐子玩儿,这是他作为大珰的失职。
万历维新朝的大太监们,连陪皇帝吃喝玩乐,都做不到。
而且陛下也不年少了,斗蛐蛐?陛下嫌蛐蛐吵还幼稚,朱常治、朱常潮和朱常鸿都不玩的东西;遛鸟?陛下宁愿去看看渡渡鸟养殖情况;至于文玩之类的东西,陛下宁愿多看几页翰林院对甲骨文的研究。
张宏都恨不得抓几个倭奴,给陛下解刳着玩了。
“别瞎捉摸了,朕觉得这样也很好。”朱翊钧靠在椅背上,让张宏别费尽心思给他找乐子玩了,他觉得休息这三天,休息的很好。
他发现生物钟这东西,压根不存在,懒惰,是人的天性。
比如他这三天,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才肯爬起来,就是醒了,也愿意赖床赖一会儿,心里没事,根本不会有生物钟这个东西。
他睡醒了就去看船,看完了船就躺在躺椅上,看点杂报和,发表几句锐评,这三天,他还跟王夭灼吵了一架,这次是他吵赢了。
夫妻俩这么多年了,还吵架,完全是因为孩子。
朱常鸿有着非常强的军事天赋,作为皇后,王夭灼不太想让朱常鸿习武,生怕再次上演当年仁宗皇帝和汉王之间的夺嫡风波。
不让朱常鸿习武,朱常鸿就自己偷偷摸摸的练,而且朱常鸿身边的宫婢、宦官还不敢告诉皇后。
但最终还是被皇后知道了,皇帝为了这事儿,专门跟皇后说了说,这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就吵到床上去了,吵完了之后,皇后被说服了,允了朱常鸿习武。
只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了,朱常治是她亲儿子,朱常鸿就不是了吗?
朱翊钧还拼了一整天的模型。
松江造船厂的总办赵士祯知道皇帝喜欢,每有新船下海,都会弄个模型送到宫里,而且都是散的,让陛下自己去拼。
朱翊钧还挺喜欢拼这东西,尤其是和王皇后、孩子一起拼。
这次休息,他拼的模型,不是船,而是给王夭灼的生日礼物,他拼了一个九龙凤冠的摆件,送给了王夭灼。
从十岁起,每年王夭灼都收到了皇帝亲自准备的生日礼物,这也是大明后宫独一份的待遇,连很受宠的冉淑妃,都没有收到过皇帝的礼物,只有照常的赏赐。
也只能羡慕,就是斗倒了王皇后又如何呢?陛下也不会在意别人。
况且王皇后也斗不倒,那不是斗皇后,那是斗皇帝。
“也别猜来猜去了,下章松江府,明天朕和王皇后、四皇子朱常鸿,去上海养济院看看,算是亮个相,这些贱儒,就知道胡说八道。”朱翊钧决定去养济院看看,公开亮相,就是让人知道皇帝啥事儿没有。
次日皇帝去了养济院,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刺王杀驾?现在势豪已经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了。
真的把王刺了,换个不讲理的,还不如这个讲理的,要是把王刺了,大明这些狂热的官吏,要拉着所有势豪一起陪葬,就更没人愿意做了。
陛下真的很讲道理了,那些仗着薪裁所偏袒,要敲竹杠的刁民,陛下就没有完全偏袒。
也就是现在,放过去,谁敢敲势豪的竹杠?不把对方沉了黄浦江,都能说一句道德高尚了。
也就是万历维新,陛下勤勉,势豪们不敢这样做了而已,还要给狗披麻戴孝的日子,才过去几年?
五月中旬,朱翊钧专门下了一封圣旨,昭告天下,主要是让官吏们冷静一点,不要狂热,要保持足够的理性,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
如果皇帝君王,犯了错误,大臣们却不去纠正,不责难陈善,那是奸臣、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