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第1/3页)

    朱翊钧一直在关注着孙家发生的一切,孙家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大明诸多豪门内斗的一个剪影,有太多类似孙家这类的事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地发生着。

    孙克弘选择把老二送进大牢问斩,是为了孙家的延续,为此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还把老三和老四驱逐了,防止内斗进一步升级。

    孙克弘如此果断,但孙家内斗并不会结束,连他自己都知道,内斗会随着他的死再次爆发和升级。

    松江府第一豪奢户家族的兴衰史,也是大明诸多豪奢户的兴衰史,朱翊钧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件事,原因也简单,因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是猴子爬树,上面的猴儿不肯下来,下面的猴就上不去。

    孙克弘带领孙家成为第一豪门,随着内斗的开始和升级,孙家分崩离析,就有了新的猴子跑到他的位置上来。

    皇帝无条件偏袒穷民苦力,因为势豪在生产中充当了朘剥者,敲骨吸髓,唯利是图;但皇帝也很清楚、更承认,势豪的重要性,因为势豪在生产中,充当组织者,他们是社会秩序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无条件偏袒穷民苦力是阶级立场、阶级认同、倾向选择的结果,承认势豪重要性,是因为当下的现实需要,需要有人充当生产的组织者。

    大明主导的官厂,并不能安置天下所有的工匠,需要更多的民坊参与进来,而且官厂主要通过吸收民坊里的工匠,来维持官厂生产力和竞争力,没有足够多的民坊,那就没有足够强的官厂。

    这一点王崇古在世的时候,就反复讲过很多次,官厂也需要竞争,否则就会在僵化和臃肿之下,走向灭亡。

    关于松江远洋商行商总的位子,现在有了两个选择,一个喜欢长跑的刑彦秋,商盟东家们会推他的原因,就是因为刑彦秋什么都不懂。

    擅长农业的哈克不会被任命为农业大臣;不懂法律的青年汉弗莱去负责法务部;让没有出过海的刑彦秋做商总,那刑彦秋就只能对这些东家们唯命是从了。

    刑彦秋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经历,完全无法有效的反对东家们的命令,刑彦秋是个聪明人,他立刻去拜了陈敬仪的码头,只要陈敬仪愿意耳提面命,他做了商总,也不至于死的太难看。

    商行的东家们,其实不喜欢陈敬仪,这人太过于心狠手辣,孙克弘活着,还能压得住,孙克弘一死,陈敬仪就再也没人能管了,不听话的陈敬仪自己犯错误走了,这次要换个听话的人来。

    第二个人选,则是万历十七年进士,戴士衡,这个戴士衡是福建人,为人极其骨鲠,三年监当官,转新建知县,颇有贤名,吏部、户部推举其为商总。

    吏部和户部的意思非常明确,既然大家都要让个外行人来做这个商总,那朝廷直接任命好了。

    这两个人选,朱翊钧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刑彦秋,而不是戴士衡,当然,不是朱翊钧对戴士衡有意见,他把戴士衡任命为了上海县知县,这是重用。

    “商总的这个位子,还是许民间自决。”朱翊钧选择了尊重商行东家们的会推,而不是朝廷授予。

    这么选择的原因其实简单,大明的士大夫根本不懂如何行商,更不懂如何做买卖,做商人是要逐利的,是要唯利是图的,但凡是在商业竞争中,讲一点道德,就会输的一败涂地。

    就是衙门因为不懂行商,当初松江府衙才会成为大东家,而不是直接管理商行,这会让商行失去自主性和灵活性。

    而今天,朱翊钧选择了继续如此,没有做出改变。

    而且戴士衡一旦做了这个商总,他这辈子就到头了。

    这不是皇帝要为难戴士衡,而是他身上沾了铜臭味,就很难再升转了,君子耻于言利,这是道德层面的指责,同样还有现实具体的考量,戴士衡做了这个商总,就跟这些势豪们有了密切的关系。

    跟势豪们有了密切的关系和来往,不是不利于进步,是根本没办法进步,一来皇帝对势豪们有偏见,朝中整体风向,这些和势豪关系亲密的官僚,都很难得到重用;

    二来,反腐司天天盯着查,别说查几次,查一次,心脏都受不了。

    经过几年发展,反腐司那衙门,比鬼门关还恐怖。

    人一旦进去了,就是音信全无,犯了什么事儿,多严重,该怎么处置,找谁打听消息,怎么样才能疏通关系捞人、人到底活着没有等等,根本一点消息传不出来。

    和反腐司一比,张居正的考成法,无论怎么看,都非常仁慈了,张居正也就是给官吏套笼头,让官吏好好干活,可这反腐司,根本就是把刀架在了官吏的脖子上。

    而反腐司的筹建是从海瑞回京主抓反腐后开始,在他离世后才正式成立。

    反腐司曾收押了一名贪官,一关就是四年,真就一点消息没有,终于贪腐案完全调查清楚,宣判的时候,连本人都有种解脱感。

    那种恐怖的氛围,不亚于解刳院了。

    人真的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勇敢,后悔椅一坐,甚至不用动刑,三两句话,自己就一五一十的交代了,被反腐司盯上,这辈子都别想有安寝之日了。

    戴士衡一旦做了这个商总,日后他就是反腐司的指标了,这日子,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人过的日子。

    戴士衡,万历末年又一位重量级人物,比如蓟州兵变,总兵王保屠戮戚继光留下的南兵,戴士衡为这些军兵喊冤,认为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同样他也是国本之争、妖书案的参与者。

    而朱翊钧看到了这个名字,却想起了万历皇帝的荒唐事儿。

    万历四十二年,大明朝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仁圣太后李太后病逝了,第二件事是福王就藩,两件事都是大事。

    大明能安稳度过主少国疑的岁月,李太后有勘定社稷之功,赶走高拱,可是李太后发动的。

    李太后病逝,梓宫发丧下葬昭陵和穆宗皇帝合葬,但是万历皇帝没有亲自治丧,也没有亲送,戴士衡在丧礼上,非要请闭门不出怠政的万历皇帝亲送。

    言:母子至情,送死大事,奈何于内庭数武地,靳一举足劳。今山陵竣事,愿陛下扶杖出迎神主,庶少慰圣母之灵,答臣民之望。

    这话的意思是母亲下葬,你这个亲儿子连送都不送,吝啬脚力,你母亲上天之灵知道了,会怎么看你?天下万民臣工又怎么看你?你还是个人吗?!

    戴士衡终究是没有请出万历皇帝来,而且没有任何的回应,就像过去几十年,奏疏入了宫,就如同石沉大海一样,杳无音信。

    这种杳无音信,让人绝望,哪怕万历皇帝暴怒,也好过已读不回。

    彼时万历皇帝怠政已经将近二十五年,国事之败坏,但凡是长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大明将亡。

    第二件事,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福王,要就藩了,万历二十九年,万历皇帝就在洛阳城,给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