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金山夷变生血仇,藩王主军定藩疆 (第3/3页)
谕潞王,诸事皆可委于臣下,惟军务戎事,万不可松懈,必亲掌以安藩国人心。”冯保简单的讲了圣旨的原文后,开始把皇帝为何下旨详细的说了一遍。
冯保再俯首说道:“金山城远在海外,若是有事,腹地远水解不了近渴,陛下也是为潞王殿下好,还请潞王殿下知陛下苦心。”
朱翊镠示意冯保坐下说话,才摇头说道:“孤又不是十几岁的孩子,不会叛逆,皇兄殷切教导,孤自然谨记于心。”
“我自小随皇兄观政,十八年来,我也是看明白了,这天下压根没有多少忠臣、孤臣、直臣。”
“皇兄也是真的辛苦,整天跟这帮人精缠斗,若是我,早就下旨把他们全杀了!一个不留!”
称孤道寡是回复圣旨,朱翊镠平素里也是以我自称。
冯保叹了口气说道:“那都杀了,不还是这些人吗?陛下又不能和齐天大圣一样,一根毫毛有一万八千众法外分身,要这些官员代天子牧民,自然就只能如此了。”
“那倒也是,当个明君比当昏君难的多。”朱翊镠摇头说道:“冯大珰,我这潞王府里的腌臜事,就不必回禀陛下了。”
“潞王殿下,这天凉了,就是有暖阁,也是要小心风寒才是。”冯保笑着回答着,他这话意思说的模棱两可,没有答应下来,他是皇帝的走狗,不是潞王的鹰犬,他知道的事儿,一定会告诉陛下。
天下的确没多少忠臣,但冯保自认为勉强算一个,跟着陛下走,历史流芳千年都不止,日后他也是贤宦的代表人物了。
朱翊镠问了点金山城的事儿,冯保知无不言,聊了两刻钟,冯保才起身告退。
“陛下,臣到潞王府的时候,潞王殿下在扑美人。”冯保奏闻了潞王的回话后,把潞王干的事儿说了出来。
“哎,他整天待在潞王府,也是无事可做,让他玩吧,别伤风感冒了就行。”朱翊钧摆了摆手,没有进行约束,朱翊镠觉得皇兄是个上磨的驴,朱翊钧则觉得这弟弟快被无所事事给憋疯了。
朱翊镠在大明,他不扑美人也没什么做的,他去金山,是要自由。
朱翊钧已经处理完了上午的奏疏,他用过午膳之后,去了北大营操阅军马,把朱翊镠叫上,既然浑身的力气没地方发泄,就去操阅军马。
“不来了,不来了!皇兄不让我扑美人就直说,何必揍我一顿!”朱翊镠躺在地上,头晕目眩!
冯保回宫显然是如实说了,这不怪冯保,因为冯保是陛下的大伴,陛下不下旨训斥规劝,直接以对练角力的名义,狠狠的揍了他朱翊镠一顿。
朱翊镠感觉浑身快散架了一样。
“明天起你跟朕操阅军马,你看看你现在这个被酒色掏空的模样,朕如何放心你去金山?扑美人可以,但这武艺不能放下。”朱翊钧把朱翊镠叫来操练,就是试试他的成色。
一共二十局,朱翊镠每一局,连三个回合都撑不到,就被击败了。
朱翊镠想了想说道:“那明天起戒酒?”
朱翊钧一听,直接被气笑了,气冲冲的说道:“还在诡辩!去年三月的时候,你还能在朕手底下走十几个回合,你现在连三个回合都走不到了,二十局你一局没赢!”
“你这身体,朕怎么放心?”
“皇兄,有没有可能是你变强了?而不是我变弱了?”朱翊镠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说道:“我要跟他打!骆思恭,就是你了!”
“好。”骆思恭也没废话,热身后,跟朱翊镠打了起来,一共二十个回合,朱翊镠硬生生的赢下了十三局,比之前成绩还要好,之前朱翊镠只能和骆思恭打个平局。
“陛下,臣试过了,潞王殿下没有疏于操练武艺。”骆思恭回到了陛下面前,俯首说道,他真的尽力了,朱翊镠的天赋稍强一点。
朱翊镠活动了下手腕,看着皇兄说道:“果然,变态的不是我。”
“你这是在骂朕是个变态?”朱翊钧眉头一皱,听出了弦外之音,小子,敢玩阴阳怪气?!
朱翊镠十分郑重的点头说道:“皇兄这身手,到军中也能当个将领冲阵了,去撬倭寇那些乌龟壳都足够用了。”
朱翊镠没亲哥那个毅力,但也从没有过分懈怠,打不过陛下,打得过骆思恭,完全是皇帝又变强了,而且不止一点,已经完全足够当个陷阵先登,去撬山城了。
陈大壮、赵吉、汪景芳、熊廷弼这些猛人,全都是天生神力,而皇帝陛下全靠努力。
按照戚继光的练兵法,没有天赋的话,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最高也就是锐卒水平,但陛下硬生生用汗水突破了这个极限。
“你们就合起伙来哄朕吧。”朱翊钧示意朱翊镠和骆思恭坐下休息,稍微思考了下,发现这段时间,确实变强了很多,上次虎力弓十矢十中后,就长期可以保持这个水平了。
戚继光和参将们对刚才的比试讨论了一番,确定了陛下的真实水平,戚继光很确信,他和陛下一个年纪,大约一样强。
因为陛下能把290斤的石锁抱起来,二十八岁的时候,戚继光也只能抱起300斤的石锁,李如松要高点,李如松能抱起320斤石锁。
力量体重没有太明显差距的话,就是技巧了。
“熊大回来,倒是能跟陛下过招。”朱翊镠笑着说道:“但是他不敢,又不是谁都跟骆思恭一样没心没肺。”
“皇兄,臣弟不是不明白,百姓们为何会支持朝廷政令呢?”
马上就要远赴海外独当一面了,但朱翊镠对国政还有不解之处,万历维新以来,多数时候,百姓都是站在了朝廷这一方。
按理说,地方乡贤缙绅、势要豪右们对地方百姓控制力更强,但这十八年维新来看,百姓们更加拥护朝廷政令。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因为没得选,只能寄希望于一个英明的君王和朝廷,改变他们悲惨的生活,百姓们只能希望朕真的英明,民乱这种全输的选择,是最后的迫不得已。”
朱翊镠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何地方百姓,要支持朝廷,而不是地方衙门?
朱翊钧觉得是因为没得选,央地矛盾,朝廷和地方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
当朝廷和地方发生矛盾的时候,百姓支持朝廷,最差也能消灭一批肉食者,腾出一点上升的空间来。
“远交近攻?”戚继光思索了一下,给了另外一个答案。
百姓们支持源于朴素的纵横策略,遥远的朝廷、天高皇帝远的陛下,不能直接伤害到百姓们的利益,但地方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可以。
“也可能是单纯的看热闹不嫌事大?”冯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百姓就是为了看热闹,皇帝和地方打架,皇帝基本必胜。
历史来看,朝廷和地方掐起来,朝廷没输过,朱允炆除外。
打掉本地盘踞的势力,资源就要重新划分,穷民苦力能分到点汤汤水水,也能有个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