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六十六章 金山夷变生血仇,藩王主军定藩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六十六章 金山夷变生血仇,藩王主军定藩疆 (第2/3页)

持了最大的克制。

    这些梳着两个发盘的夷人,他们的长相和大明人有些相似之处。

    处于青铜器时代的通卡部、科曼部,因为缺少土地,其实人丁不算兴旺,大明带来的铁器,带来的精耕细作,带来的农耕科技,可以容得下大家一起共存。

    本来可以是双赢的局面,变成了现在这样。

    通卡部和科曼部,同属于一个叫做霍皮部的族系,他们的特征就是在两个耳朵之上,盘两个发盘,插上艳丽的羽毛作为点缀。

    之所以接连不断发生这样的事儿,其实很简单,大明人把蛮夷当人看,只要还在这么看待夷人,这种事就会一直发生。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会改变了。”朱翊钧摇头说道:“潞王不要有这等妇人之仁就是了。”

    冯保低声说道:“潞王殿下深知夷人秉性,这些年,潞王府处死了不下七名万国美人。”

    朱翊镠诨号:混世魔王,名字有起错的,外号没有。

    万历十三年皇帝南巡,朱翊镠留守,闹出了天大的乱子来,以至于万历十七年南巡,群臣宁愿九岁太子监国,也不愿意朱翊镠胡闹。

    朱翊镠府上有很多的万国美人,显然,他对夷人非常了解,从不吝啬威罚。

    “金山伯询问潞王为何还未就藩。”朱翊钧翻到了奏疏的最后,权天沛希望得到大明本土的支援。

    倒不是说金山城岌岌可危,马上就要陷落了,而是这科曼部的骚扰让金山城烦不胜烦,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大明人太少了。

    拢共四千人的大明开拓者们,要消灭丁口超过七万的科曼部,实在有些困难。

    权天沛对潞王就藩是竭诚欢迎,只希望潞王能早点到,快点来,权天沛的理由是没有藩王就藩,没有主心骨,分歧很多也很大,这科曼部是打还是不打,就有巨大分歧。

    如果潞王到了,那就是潞王爷说了算,毕竟这是大明王爷。

    主心骨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崇祯殉国万岁山后,南明就是缺少一个主心骨,导致大家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谋划,离心离德,内斗不止。

    权天沛虽然被皇帝册封,但他其实有点难以压制金山城内的分歧,更加明确的说,他手里的兵不够。

    潞王就藩要带三千客兵,这三千客兵每六年轮换一次,这三千客兵足以压制一切反对意见,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这个理由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金山城需要大明的支持,有个王爷就藩,那本土的支持就源源不断。

    大明皇帝还能坐看自己的亲弟弟在金山城受欺负?皇帝心狠,李太后肯定不舍得。

    有了潞王就藩,就不用担心大明放弃金山城了。

    权天沛读书,在嘉峪关外,在西域沙州有一个名叫归义军的势力,从唐宣宗时候建立,一直等到宋仁宗时候,等了185年都没等到王师收复沙州。

    历史总是如此的有宿命感,这个归义军建立的藩国,叫金山国,当年归义军建立的金山国在西域,今天权天沛建立的金山城在极东,水程两万里之遥的北美洲。

    权天沛非常担心,金山城会步了金山国的后尘,建立180多年苦苦等待中原王师,却只能等到风沙和贼寇。

    潞王就藩,就代表着金山城绝对不会和金山国一样,成为历史长河里微不足道的砂砾,静静的沉没在淤泥之中,无人问津。

    朱翊钧看着冯保问道:“潞王就藩所需船只、客兵、水手、地师、天文生、儒生、工匠等,是否准备妥当?”

    “回禀陛下,一切顺利。”冯保笑着说道:“环太商盟能不能建立,并且稳定下来,就看潞王就藩是否顺利了。”

    一把刀悬在墨西哥、智利、秘鲁这些总督府的脑门上,比讲一万句大道理有用。

    大明最富裕的地方,在沿海和江南地区,而这些地方的主要经济模式,还是外贸型经济,环太商盟一成立,几乎陷入了发展停滞状态的棉纺工坊,又可以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了。

    朝中最不缺的就是江南、沿海地方的士大夫们,他们对国策决议,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朝廷开海之初,这帮人反对最为积极,朝廷与民争利、聚敛佞臣这些风力舆论和他们有关。

    当朝廷主导的开海,轰轰烈烈开始,保证近海与南洋海贸安全、维护营商环境、总督府镇守、种植园经济、环球贸易商队这些政策推行之后,这帮人就成了开海的最大拥趸。

    朝廷把最肥美、最容易吃、最好吃的一块蛋糕,即近海贸易、倭国、南洋、大明三角贸易,分配了给这帮人后,他们立刻闭嘴,并且高呼圣天子万岁!

    朱翊钧倒是想把这块蛋糕分给内陆稍微偏远点的地方,奈何偏远地区不靠海,没有航运优势,陆运过于昂贵,注定了这块蛋糕,就是沿海吃大头,内陆吃小头,内陆跟着喝了口驰道的汤。

    朱翊钧给权天沛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告诉了潞王就藩为何迟迟未决,朱翊钧说自己不舍,主要是太远了,来回足足四万里水程,是生死离别,告诉了权天沛潞王就藩的规模和时间,潞王明年就到。

    “下章潞王府,告诉他,其他都可以给别人管着,但军队不行,下午一起操阅军马。”朱翊钧吹干了墨迹,对着冯保下了一道口谕。

    潞王就藩到金山城,什么都可以不管,但军队他得亲自去管,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野心家给撅了王位,危险不仅仅来自于泰西殖民者、夷人的袭扰,也来自于自己人。

    朱翊钧是两世为人,而且长期处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他深切的知道,自己现在说一不二,有八成都是建立在京营强横之上,例如有人对抗反腐司反贪,朱翊钧派出京营震慑天下。

    潞王很年轻很年轻,他随皇帝见了太多的人心鬼蜮,但朱翊钧还是担心他轻易交出最大的倚仗,军队。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离开了通和宫御书房,他没有让小黄门传旨,而是亲自去了潞王府。

    一进潞王府,冯保就是额头青筋爆抖,潞王殿下看起来有些过于昏聩了,和陛下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九月十八就要立冬了,潞王府的侍女,还是穿着薄纱衣,一进潞王府就是白胳膊白腿,让人眼花缭乱,这不是潞王苛责侍女,这些侍女都在潞王府的暖阁。

    “美人!你在哪儿美人?”蒙着眼罩的潞王伸着手四处摸索,嘴上挂着让人有些厌恶的笑容,暖阁里都是莺莺燕燕的笑声。

    “抓到你了!”潞王一前扑,抓到一人,稍加摸索,摘掉了眼罩,潞王表情略显尴尬,笑了笑说道:“原来是冯大珰啊,来人看茶。”

    “都下去吧。”

    朱翊镠挥了挥手,让万国美人都下去了。

    冯保很少来潞王府,既然来,自然是皇兄有圣旨,而且很重要。

    “陛下口谕: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