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 (第2/3页)
敬世做事能力没有,坏事的本事一等一的强。
本来,耿敬世都已经功成身退,他们耿家也成了灵寿县最大的豪奢户,耿敬世的孙子,闹出了一个大乱子来,最终被御史们给盯上了。
耿敬世一生未能中式考中进士,他就把希望寄托到了儿子身上,结果儿子也是个榆木疙瘩脑袋,几次训诫差点把儿子的腿打断,可儿子还是一事无成。
耿敬世有个小孙子,倒是颇有些天分。
权力就等于家族长久辉煌,耿敬世把小孙子耿玉春,送到了九江府白鹿洞书院就学。
这北方小县城来的学子,在白鹿洞书院并不受待见,为了维护同窗之间的关系,这耿玉春大手大脚,青楼花酒、出门游学、诗会、踏青等等,同窗消费,都由耿玉春买单!
同窗们全以为这耿玉春是北方豪奢大族出身,也是百般奉承。
但江西巡按梁祖龄正好真定人,他很清楚灵寿耿家,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才对,这香车美女排场如此豪奢,就引起了梁祖龄的注意。
本来御史梁祖龄也就是怀疑,但耿玉春在九江府因为一个娼妓跟人争风吃醋,开始斗富,御史立刻确定,这就是升转的指标!
最终,耿敬世六十三岁高龄锒铛入狱,按照大明连坐瓜蔓,这耿玉春也别考科举了,能混个流放南洋的下场已经是宽大处理了。
一共六起类似的案件,不是儿子就是孙子,坑爹坑爷。
朱翊钧朱批了这六个案件的处置结果,没有斩首,但抄没家产是必然的,家里膏粱子弟,基本都被流放南洋了。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王次辅在《自我修养》一书中,有四句忠告,王次辅都把事情说的如此明白了,难不成,他们都没看吗?”
如何做好一个奸臣,王崇古都写成了书,恨不得手把手的教了,结果这天下的奸臣,实在是有点掉奸臣的颜面,奸臣是奸,不是蠢!
王崇古四句忠告是:人情事密、财不外露、荒唐不言、不逞口舌。
一共就十六个字,非常容易理解。
人情事密,托关系、走门路办成的事儿,无论关系多好,要把秘密烂在肚子里,绝对不要对任何人说,否则就是给帮你的恩公招祸。
事情可能很小,但你的恩公可能已经节节高升,身居高位,这点小事,就成了政敌手里的利刃,关键时刻一刀捅到恩公的要害。
比如申时行和王家屏被弹劾,被官降三级的案子,事儿不大,但一旦在升转的关键时刻暴露出来,那就是仕途尽毁。
御史们弹劾申时行和王家屏,不是为了致他们于死地,而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在皇帝南巡时,做的太过分。
财不外露十分容易理解,自己的门庭、自己家庭情况、自己家里钱的来路等等,如果干干净净,也要谦虚谨慎,不要轻易展现自己的财力,防止被盯上,容易招惹骗子、强盗。
如果不干净,就更要夹着尾巴做人了,否则就会给家里人招祸。
耿玉春就是给自己的爷爷招了弥天大祸,引起了都察院的重视,甚至引起了皇帝的侧目。
荒唐不言,如果做了荒唐事,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说,把嘴巴闭紧,把秘密烂在肚子里,否则这些荒唐事,成为笑柄不可怕,可怕的是会成为把柄,被人要挟,最终滑入深渊之中,万劫不复。
不逞口舌,是不要跟人吵架,更不要为了几句逞口舌之利,胡乱的威胁、恐吓、炫耀自己知道的那些秘密,更不要说大话,说胡话,否则引起了非议,一上秤,千斤打不住。
这四个忠告,就是《五步蛇的自我修养》里,最重要的四个修养。
朱翊钧对这本书非常喜欢,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全都是如何在官场这个世间最大名利场上,保全自己的方法。
奸臣要保全自己,忠臣、贤臣更要保全自己。
大明皇帝还以为大明官吏们必然人手一本,日夜耕读,提醒自己,不要犯错。
但好像并非如此,类似的案件,总是在此起彼伏的不停发生。
他们好像看不起王崇古这个奸臣的经验之谈。
“陛下,憋不住的,必须要炫耀,不炫耀自己破坏规则的能力,怎么能显得自己与凡人殊呢?”张居正将六本都察院弹劾的贪腐案放在一起,由衷的说道。
炫耀秘闻、炫耀财富、炫耀家世、炫耀荒唐,本质上都是在炫耀自己破坏规则而不被惩罚的过程,这样自己就显得十分特殊,比别人高人一等。
可能一些个官场的老油条能忍得住,但这些子孙辈儿就不见得有这种忍耐的心性了。
这种炫耀,于公,违法乱纪,与私,德不配位,还会因为炫耀闯出祸来。
朱翊钧听闻张居正的回答,思索了一番,感慨的说道:“黑熊精被菩萨收为了落珈山守山大神,就问菩萨:都说这出家人尘缘已断,金海尽干,金池长老他为何偏偏放不下一件袈裟?”
“菩萨说:若不披上这袈裟,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诚如是也。”
人并不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指望人理性难如登天。
那件袈裟,或者说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执念,就是那么的重要,不披上,就决计无法甘心。
耿玉春读书很好,他本来可以通过考取功名,赢得旁人的认可,但他不,他就是要让人知道,他很富有,他觉得异地他乡,不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麻烦。
张居正、王崇古、戚继光、张学颜、沈鲤等诸多朝臣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可不记得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但道理通俗易懂。
你不让他炫,那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咎由自取。”朱翊钧下印,宣告着这六个贪腐案最终结果。
这六个贪腐案不是结束,这种事,今天有,明天也有,行之有效的监察制度,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下去,大明要持之以恒的反腐抓贪,打击贪腐的规模和影响。
“陛下,刀揽胜已经三次请命觐见,已经在礼部磕了三天头了,要不要宣见一下?”沈鲤面色为难的说道,自从被陛下回京后,这刀揽胜吃住在礼部,吵着闹着要见陛下。
那哭的就跟亲儿子刀示恭死了,而不是老挝赢了一样。
“冯大伴,让小黄门把刀揽胜宣来吧,整天哭哭啼啼,成何体统?”朱翊钧笑着说道。
大明之前一直拦着不让刀揽胜面圣,是因为大明也搞不清楚,万象之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战报虽然说的很清晰,但大明内外谨慎起见,又仔细确认了战果,确定无误,才宣见刀揽胜。
事实也很清楚,就是一千二百军击退了东吁缅贼、安南两万众先锋。
戚继光曾经告诉过皇帝陛下,战场前线真实情况,一定会经历四个过程:乱象丛生,拨乱反正,迂回曲折,尘埃落定。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出现,而后会有确定性的消息传回京师,但这个消息不见得是真的,要等待转折或者进一步确认,最终才是尘埃落定。
这个过程,反反复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