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一十九章 务以沪厂为鉴,自饬其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一十九章 务以沪厂为鉴,自饬其身 (第2/3页)

末的戚家军刀离他的脖子只有一寸,寒气已经顺着脖颈传到了杨滚的天灵盖。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啊!”杨滚手抖的厉害,举着手,颤颤巍巍的说道。

    “杨滚、赵成、杨成虎、刘之强,你们现在,被缇骑衙门拿了。”陈末等到缇骑把四人控制住后,才收回了兵刃。

    杨成虎就是杨滚的儿子,刘之强是赵成的义子,赵成有个七岁的儿子,在官厂领熟练工匠俸禄的儿子,就是刘之强操办的。

    再这么下去,赵成家里的狗,都要到官厂吃一份皇粮了。

    陈末是来抓人的,上海机械厂钦案,缇骑是奉旨办事,按照大明会典、大明律规定:钦案及上司有无未完批审词状,皆可拘捕。

    缇骑办案的特殊性就体现在这句话里,皇帝钦定大案要案,缇骑抓人不需要批捕、审问的词状,可以直接拿人。

    上海机械厂是匠人们的官厂,是松江府地方的官厂,更是陛下本人的官厂,八年总计亏空了四十三万银这笔账,是要有人扛下来的,而且皇帝一定会追欠。

    在万历年间,敢偷到皇帝这里,朱翊钧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否则人人都要偷他的银子了。

    普通的匠人,只要等待一段时间,还能由住坐匠籍转为民籍,但这些大把头、会办、总办,皇帝是决计不会放过的。

    失去的银子,朱翊钧一定要一分一毫的找出来。

    万寿圣节的庙会并没有结束,相反非常的热闹,火夫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可谓是连轴转,一刻都不敢停,当然火夫们干劲十足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要保证不会发生火灾;另一方面,皇帝在松江府,给了火夫更夫们额外的恩赏。

    不多,七百名火夫,每人二银,二银在上海这个地方真的不算多,但火夫们知道,陛下看到了他们。

    在万寿圣节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上海机械厂解散的消息,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随着八千众住坐工匠遣散,匠人们分批离开了官舍,所有人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朱翊钧一直在关注事情的发展,他看着缇骑上奏的案卷,眉头紧蹙的说道:“朕以为,这些住坐工匠们,会被民坊疯抢,但这几日分批离开的匠人,并没有民坊凑这个热闹。”

    “情况比朕想的还要恶劣,民坊为什么不肯接纳这些匠人?赵缇帅,你遣陈末,问问清楚。”

    “臣遵旨。”赵梦佑俯首领命。

    过往的经验让朱翊钧无法理解上海机械厂解散后的状况。

    大明的官厂每年都会进行清汰,人数不等,从西山煤局、永定毛呢厂过往的经验去看,即便是被清汰的匠人、织娘、织工,也会被民坊请去当大师傅。

    毕竟这些都是官厂尽心尽力培养的匠人,虽然在官厂末流,但到了民坊,也能独当一面。

    但上海机械厂被解散,八千住坐工匠,没有被疯抢,甚至其中的大多数都找不到活干。

    下午的时候,陈末来到了黄浦江行宫求见。

    陈末见礼后,俯首说道:“臣派了二十名缇骑,询问了近两百家民坊,民坊不要这些住坐工匠,一来是怕事,机械厂轰然倒塌,对于民坊而言,万一招揽的匠人涉案,缇骑上门抓人,得不偿失。”

    “二来,民坊都清楚,这些住坐工匠技艺不精,他们若是技艺精湛,这么大的官厂,也不能说倒就倒了。”

    陈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把民坊主们的原话说出来。

    朱翊钧稍微皱眉,问道:“工坊主们都是怎么说的?”

    “话有点儿难听。”陈末没有直接回答,民坊主们的理由很明确了,嫌他们没本事。

    “说。”朱翊钧想了想,他就是想听听民坊主真实的想法。

    陈末面色复杂,拿出了三本卷宗,调整了下神情说道:“崇安坊陈记坊大东家说:这帮好吃懒做的蠹虫,朝廷都养不起的大爷,我们这些民坊更养不起这样的大爷!”

    “崇安坊诚悦工坊大把头说:到我们这些民坊采买的匠人,个个鼻孔朝天,还喜欢顺东西,这根本不是招工,压根就是在招贼!招不得,招不得。”

    “和庆坊蔡记掌柜说:朝廷扔了近两百万两银子,就听了个响,我再厉害还能有朝廷厉害?机械厂有几个正经干活的?有一半,机械厂就关不了门,个个都是贼!”

    “还有清泽桥刘记柴煤铺的东家说:机械厂还欠着我家三百两银子,我上门去讨,把我人给扣了,把欠条给收走了!现在皇爷爷来了,看他们欠皇爷爷的钱,怎么还,有本事也把欠账抹了!倒的好,活该!”

    陈末看陛下脸色不对,没有继续读下去,将卷宗呈上去,有些话,陈末实在是在陛下面前讲不出口,太多骂街的话了。

    上海机械厂在上海县,弄得声名狼藉。

    朱翊钧翻完了三卷案卷,陈末的汇报,真的给这些匠人留了很大的颜面了。

    “冯保,官厂倒了,把欠的货款补齐,如果银子不够,就从内帑支取,先把官厂欠的钱都还了,在朝廷眼里,朝廷是朝廷,上海县是上海县,官厂是官厂,可在民间,官厂就是朝廷。”朱翊钧下了明确的命令,先把欠民间的钱补了。

    哪怕上海机械厂一厘银子没有,这十几万银,也要偿还,这点银子,比不上皇帝的信誉。

    通和宫金库里到底有多少黄金?人们信里面有多少黄金,就有多少黄金,人们觉得里面没有,就是有再多的黄金,也等于没有。

    万历宝钞和金债券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信誉最为重要。

    “陈指挥,这个案子你在办,大把头以上,但凡是从官厂里拿走的银子,全都要追回,能弥补多少损失就弥补多少吧,至于普通匠人,没有致人伤残的,就不要再滋扰了。”朱翊钧又下了一份明确的命令。

    这个命令,看起来有点妇人之仁了,只要没有刑名案子,就不再继续追究。

    八千住坐工匠,不全都是坏人,但是从总办到大把头,都烂掉了,匠人们又能如何呢?

    看看这些工贼、食利者的手段,匠人们其实也是受害者,他们也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厂子倒了,生计没了,是无妄之灾。

    上海机械厂轰然倒塌的影响,比朱翊钧想象的还要剧烈的多,还要深远的多。

    松江造船厂立刻开始了自我清查,上海机械厂的轰然倒塌,让造船厂立刻马上产生了危机感,对内清查主要集中在裙带包庇、采买积欠这两件事上。

    在万寿圣节庙会结束之前,松江造船厂就给出了一份一千一百人的清汰名册,主要就是裙带包庇,厂中大把头及以上亲属,是重点清汰对象。

    不是说,只要是食利者的亲属就会被清汰,而是本身是亲属、考成下下,借着裙带关系包庇,逃避清汰者。

    这一次,官厂不再人文关怀,而是下了重手,养懒汉的现象,不仅上海机械厂有,各大官厂都有,而且过去官厂总办们,其实不好动手,毕竟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有了充足的理由。

    清查出各种采买积欠案三十多起,追回损失超过了七万三千银,收押案犯十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