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9章 居仁堂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49章 居仁堂制 (第2/3页)

的就是这么一个“皇家传统”。所以,在居仁堂制的瓷器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改元“洪宪”之前,早就做好了准备,据说设置御用官窑,就拨出了一百四十万银元。

    这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在民国年间遗留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货币“袁大头”。“袁大头”在袁世凯死了之后,一直还是硬通货,绵延了几乎整个民国时期。有资料统计,这种银元的总发行量达到75亿枚。

    “袁大头”在民国年间通行,但是“居仁堂制”的烧制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所以虽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但也的确很少见。

    不过,目前市面上遗留的真品虽然并不多见,但不管是地摊上,还是古玩店里,“居仁堂制”的瓷器却比比皆是。

    很明显,假的。

    “居仁堂制”的赝品可谓五花八门,就好像刚才司马六说的,光是这种款识的各种样貌,就不下百种。简单想想,洪宪年号一共维持了不足百天,就算加上提前准备烧好的瓷器,这冒出来一百多种款识,难不成一天就换上一两个?所以,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凭空臆造的。

    而摊主说的,也就是这个观音瓶的底款,红料双框款,虽然不算臆造,有过同款真品出现。但,却也是仿品最为繁杂的一类。各种框线各种字体都出现过。

    地摊上这个观音瓶是篆书款,市面上篆书、隶书、楷书、仿宋等等字体都出现过。每种字体也都出现了很多样貌。

    就算单看这一种红料双框篆书款的“居仁堂制”,在地摊上出现的都很多,什么瓶子罐子,盘子碗,笔筒笔洗,都有过。甚至现在那种带盖的大茶杯,杯体印着现代建筑的图案,底款儿还来一个“居仁堂制”!

    更要命的是,这个“居仁堂制”,不仅现代有大量仿品,民国年间也有大量从瓷都出来的工匠,仿制这种瓷器。年代接近,手艺接近,更是难以甄别。

    所以呢,一般玩家,甚至是古玩贩子,见到“居仁堂制”,如果不是大开门、百分之百确定,基本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