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六章 东北王亲临 (第2/3页)
风险性。接下来的事情他只需要在王帐上下令,不用再抛头露面。
“呔,我王说的够清楚了!尔等不投降,那是必死无疑。”赛秦琼酆泰带着亲兵队围着城墙吼声如雷:“五日之后,不开城投降,大军立刻攻城。城破之日,负隅顽抗,贪官污吏者,必当挫骨扬灰。”
华夏王朝,梁山军的王现身表明态度。
这则消息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根本无法遏制隐瞒。先是另外三面城墙禁军,护卫得知,又惊又惧。接着是城里的百姓虽怕,但却更好奇而议论。大街小巷,酒楼茶肆,皆是人们在议论华夏王朝等……
皇宫中的宋徽宗自然也知晓了这件事情,既愤怒又害怕。却真的没什么办法,已经到了前途陌路之际,朝堂众文武大臣眼神闪烁,打算投奔新主。
谁都知道宋朝是要覆灭,宋徽宗即将失势。大家都是有自己的私心,谁愿意陪着一个无用的废物。
“诸位爱卿,眼下如之奈何?”八帝徽宗当皇帝不行,琴棋书画方面颇为精通,本身也是个聪明之人。自然看懂这些墙头草的心思,颓然地问道。目光自然多是看向蔡京,杨戬等亲近宠臣。如今这个时候,也只有这些人才跟自己站在一条战线。
蔡京是个老谋深算的狐狸,还真的被他想到法子:“陛下,老臣以为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常言道,水无常形,刚极必折。梁山贼人要杀我们片甲不留,好大的口气。我汴梁城百多万人力吧。青壮数十万,稍加鼓动,发放武器,梁山军何足道哉?”
杨戬这个头号大宦官也是建议,还在旁边补充:“不错,陛下,蔡翁说的甚是!上阵厮杀或许勉强,可守城却不难。数十万守城,梁山如何攻得下?只要撑过一段时间,各地援兵到,危机荡然无存。”
“好啊……”宋徽宗眼前大亮,拍掌叫好。
“陛下,不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人挺身而出。
他名叫蔡攸,是蔡京的长子,没有真正的天赋和实际的学问。然而,他却因为极擅奉承而成为宋徽宗非常宠爱的大臣,后来当上首相。在蔡攸之前,他的父亲蔡京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