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 扩大现勘范围 (第2/3页)
检测显示有汽油成分,不是自然起火。”黑圈边缘的泥土里,杨森用筛子筛出个金属片,“像是打火机的外壳,上面有‘ZIPPO’的字样,但型号看不清了。”空地周围的树木树干上,有几处砍痕,深度 1-2厘米,像是用砍刀或斧头留下的,“凶手可能在这里生火取暖,或者烧毁了什么东西。”
勘查持续到正午,两人的勘查本上已经记满了 27条线索:44码工装靴印的压力分布曲线、深蓝色尼龙线的经纬密度、机械油的初步显色反应、烟蒂的品牌型号、燃烧残留物的成分分析……但没有一条能直接指向死者身份或凶手特征。“最麻烦的是没有身份证明,”杨林坐在倒木上喝着水,瓶盖在笔记本上敲出节奏,“死者的登山包被翻得乱七八糟,证件和电子设备可能被凶手拿走了。”
杨森正在整理物证袋,标签上的编号从“现场 01”排到了“外围 27”。“那枚银色登山扣有点奇怪,”他翻出物证照片,“扣环内侧有磨损,但没有挂过任何东西的痕迹,更像是故意放在那里的。”杨林突然想起断崖边的藤蔓:“会不会是凶手用登山扣把尸体绑在藤蔓上往下放?但扣环没有承重痕迹,又说不通。”两人盯着照片看了半晌,始终没找到合理的解释。
“外八字步态、工装靴、机械油、红塔山烟……这些线索指向的是体力劳动者,”杨林在地上用树枝画出侧写图,“男性,身高 175-180cm,从事与机械或建筑相关的工作,熟悉户外环境,可能有前科——因为反侦察意识很强,刻意清理了鞋印和指纹。”杨森补充道:“但死者的装备很专业,荧光绿冲锋衣是专业户外品牌,登山包的背负系统价值不菲,看起来像是资深徒步者,这两种身份怎么会产生交集?”
对讲机里传来王帅的声音:“报案人李立军的社会关系查了,没有异常,他的登山记录显示确实每周来拍照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