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 死亡时间 (第3/3页)
出血点是休克代偿期的外周表现。”
胆囊被解剖钳轻轻牵出时,墨绿色的胆汁在透明的囊壁里晃动,像块凝固的翡翠。“胆囊容积约 60ml,充盈度 80%,”张凯用注射器抽出 5ml胆汁,针管里的液体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胆红素浓度 12mg/dL,比正常死后 48小时的平均值高 3mg/dL。”他让小林滴一滴在比色卡上,墨绿色在标准卡上对应的数值与仪器检测完全吻合,“胆汁浓缩程度与尸僵缓解度呈正相关,你看死者的下颌关节,”他轻轻搬动尸体的下巴,“能轻松张开 4cm,腕关节的尸僵已经完全缓解,踝关节还有轻度强直,这种不均衡的缓解状态,符合死亡 4-5天的特征。”
小林突然在解剖记录上划出一道横线,笔尖在“环境温度”几个字下重重一点:“张老师,这几天停车场的夜间温度只有 18℃,白天最高也才 25℃,比往年同期低 3-4℃。”她翻出手机里的气象数据,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像条平缓的波浪,“低温会显著延缓腐败进程,尤其是肠道菌群的繁殖速度,按这个温度推算,实际死亡时间会不会比尸体现象显示的更长?”
张凯放下解剖刀,走到尸体脚边轻轻按压小腿的皮肤,指压痕在 2秒后才完全恢复。“你注意看皮肤的弹性,”他示意小林过来触摸,“腐败导致的皮肤松弛程度,比标准温度下死亡 5天的尸体轻 20%。”他翻开尸体的眼睑,球结膜的腐败静脉网呈树枝状,尚未蔓延到角膜边缘,“角膜混浊度是二级,瞳孔还能透过光线看到晶体,这在 25℃环境下是死亡 3天的特征,但 18℃的低温会让这个过程延迟 12-24小时。”
他让小林取来直肠温度计,探针缓缓插入后显示深度 10cm处的温度 21℃。“环境温度 18℃,尸体核心温度 21℃,温差 3℃,”张凯在计算器上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