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法医解剖 (第2/3页)
们要找的‘可能载有尸体’的状态不符。”
杨林操作多光谱相机拍摄围墙外的拖拽痕迹延伸带,800nm近红外波段下,草茎的倒伏方向呈现连续的线性特征。“从停车场边缘一直延续到 50米外的国道,”他测量倒伏角度,“平均偏离垂直方向 35度,符合双人拖拽的力度特征。”但在拖痕终点,拉曼光谱仪检测到的皮肤组织碎屑,DNA初步分型显示是女性,与车内尸体的男性特征矛盾,“可能是流浪汉留下的,附近的救助站说常有拾荒者在这一带活动。”
当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测结果出来时,夜色已经浸透了整个停车场。“黑色塑料袋里的钢管,表面残留的油脂是植物性的,”杨森看着屏幕上的色谱峰,“棕榈酸和硬脂酸比例 3:1,属于常见的菜籽油,不是机油或柴油,可能是凶手家用的食用油污染。”但这个发现缺乏特异性,无法缩小排查范围。
杨林的三维扫描仪终于完成了 50米半径的全景扫描,点云模型在笔记本电脑上旋转,密密麻麻的点构成了停车场的数字孪生体。“所有异常点都标记了,”他放大油罐区的一处高亮,“这个直径 10厘米的金属反射体,实际是块废弃的汽车牌照,归属地显示是邻市,三年前就已注销。”他关掉模型时,屏幕映出两人疲惫的脸,“纤维、轮胎印、指纹、拖拽痕迹,所有发现都缺乏指向性,没有能直接关联到凶手的物证。”
杨森收拾设备时,探地雷达的线缆缠在了一起。“次声波探测仪记录到的异常,除了那只猫,还有围墙外的水流声,”他解开线缆的死结,“拉曼光谱仪分析的深棕色纤维,红外光谱显示是棉涤混纺,含棉量 65%,这种工业帆布在本地的建材市场很常见,至少有 20家店在售。”他踢了踢脚下的碎石,“最有用的可能是那枚不完整的指纹,回去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处理,说不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