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七十六章 吏部格局巨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七十六章 吏部格局巨变 (第2/3页)

万历朝最经典的廷推发生在明年,也就是万历十九年。

    当时的首辅申时行、次辅许国因为密疏外泄,双双被迫辞职。

    临走前,申时行推荐赵志皋、张位替补入阁。

    然后当时的吏部尚书陆光祖跳了出来,狂喷说:“阁臣应当经由大臣廷推,哪有内廷空降的道理?”

    这话有一定道理,阁老推荐阁老,确实有点坏规矩。

    于是万历皇帝就下旨,让外朝大臣廷推阁臣。

    吏部尚书陆光祖主持了这次廷推,而后廷推结果就是陆光祖本人.

    这骚结果一下子就把万历皇帝彻底气炸了,直接让吏部尚书陆光祖滚蛋!

    最后还是申时行推荐的赵志皋、张位成功入阁。

    所以说廷推技术含量很高,不是说提名几个人表决一下就算完事的,蕴含着深厚的心理学和博弈学。

    吏部尚书人选只能由皇帝亲裁,所以关于廷推结果的奏疏直接摆在了万历皇帝面前。

    “朕听闻王世贞乃是历经三朝的文坛巨擘,主盟文坛三十年,他近年都在做什么?”万历皇帝对左右司礼监太监问道。

    司礼监掌印张诚答道:“也没听说做过什么。”

    前些年一直在南京当守备太监的田义稍有所知,也答道:

    “每一两年,王世贞便在江左开文坛大会,每每为文学事务与林泰来吵得不可开交,被林泰来气得数次大病。”

    最近耳根比较清静,心情还算不错的万历皇帝“哈哈”笑了几声,指着廷推奏疏说:“听起来比陆光祖省心,准了!”

    御批一出,官场俱麻。

    王世贞虽然是文坛巨佬,但在官场就是一个老混子。

    从任何常识上来讲,王老盟主跟吏部尚书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但偏生就通过三道正规的不能再正规的程序,敬爱的王老盟主就成了吏部天官。

    不能不说颠覆了认知,违反了常识.

    更神奇的是,操盘手林泰来这次规矩的很,完全没有使用那些层出不穷的盘外招。

    没有一力降十会,没有以武破法,没有散布遥遥领先的真相,也没有召唤皇帝助拳,更没有祭出《金瓶梅》这个大杀器。

    林泰来就是在组织框架内,通过组织程序把事情办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偶然?算不算成熟的标志?

    被人议论的林泰来很低调的躲在翰林院,深藏功与名。

    他二十三岁了,已经是个入朝一年多的老官僚,过了沾沾自喜的年纪了。

    董其昌和周应秋来状元厅喝茶,顺便汇报翰林院里的动向。

    看到林泰来坐着发呆,周应秋好奇的问道:“九元兄在想什么?”

    林泰来答道:“吏部考功司和礼部主客司都已经理顺了,我又有了富余精力,正想要不要再多承担一份职责?”

    周应秋:“.”

    身兼三职还不够吗?也不知道下一个走运的衙门是哪家?

    其实干脆把内阁兼了算了,就不用再有这种烦恼了。

    “对了,衷前辈说,约个时间聚会。”董其昌转达说。

    董其昌所说的衷前辈就是工部右侍郎衷贞吉,上次廷推支持了一把林泰来。

    多年前,衷贞吉在松江府当知府,主持府试。

    本来能考第一的少年董其昌因为字写的太烂,被衷知府降为第二名。

    然后董其昌才会奋发图强,开始练字,这也算一段文艺佳话。

    “现在想找我聚会的人可是非常多。”林泰来叹道,然后又问周应秋,“你说呢?”

    周应秋稍加思考后,答道:“衷侍郎可以。

    他是江西人,而当今朝中江西官员虽多,但缺少顶级领军人物,所以他没有什么更好的投靠对象,可以被拉拢。

    其次,衷侍郎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老资格人物,现在林兄身边就缺少这种老资格。

    不提前预备的话,再遇到仓促之间比拼资历时,只怕无人可用。”

    于是林泰来就对董其昌说:“那你去安排吧!可以尝试发展一下衷侍郎!”

    打发走了董其昌和周应秋,林泰来继续发呆。

    兵部主事王士骐又找了过来,请示道:“我们兵部左侍郎石星邀我今晚小酌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