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陈年旧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八章 陈年旧事 (第3/3页)

贴的女儿留不住,没多久,龚家人便也低头了,给俩人完了婚。

    彼时,龚霞和张庆俩人都上过初中,多少算是有点文化,他们对这村里的生活早就厌烦了,便想着出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正巧,当时的张晓冬已经三四岁了,憨傻的毛病已经显现了出来,张春雨龚兰夫妇就开始发愁有没有办法给儿子治病,儿子以后能不能娶到媳妇儿。手头的这几亩庄稼赚不了几个钱,知道自己的妹妹上过学,龚兰便来找龚霞问出路。

    听到姐姐有赚钱的想法,龚霞便和张庆一块,给姐姐龚兰和三叔张春雨合计了个主意。

    四个人一块,下山去打工!

    主意一打,那是说走就走,但是当他们真的要出去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

    他们能出得了村,却出不了镇,更遑论下山了。

    镇上唯一的一个车站里,每个村的人轮流值守,只有像类似李媒婆这种有外出任务,可以给山上带回新丁来的大功臣才可以出去。

    哪个年轻人没经过允许想私自下山挣钱,那直接原路打回。

    在他们这山上的若干山村里,穷是一个摘不掉也不想摘的标签,更是一套心照不宣的规矩。

    镇上下属的几个村子早就已经达成了同盟,那就是不让村民随便下山,就算真的要下,那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假如一旦有人下了山,再把山外面多好多好的消息来村里这么一宣传,那大家就都不会甘心在这山里生活了,村子里也就很快变得无人可管了。

    能达成这个同盟,也不仅仅是村干部之间的事,对于大部分的村民来说,他们也非常支持。因为既然穷,那就大家一起穷,生活只要大家过的都一样,那就也不会觉得有啥过不下去的。

    但一旦有人想着要变好了,要摆脱穷苦日子,那不就是要把其他人往死里逼吗!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各村的村长想看到的。

    所以,当张春雨龚兰夫妇找上了村长王山的家,言明了苦衷,希望村长放他们下山打工去的时候。王山倒是很干脆,直接就开出了条件:

    “想走也不是不行,只有把你们的地充公,才能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