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21 肖知善(02) (第1/3页)
坐的久了,硬木椅子格的肖知善腰疼背疼,脖子也有些僵硬,十分难受,肖知善摇动着脑袋,吐出一口带着忧虑的浊气,缓缓靠在椅背上。
书桌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面书架,几乎占据了除门窗之外的全部墙壁,这里收藏了许多的书,有些甚至是孤本,但肖知善已经不怎么看书了,有些或许翻看过,但也记不起来。
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副装裱过的字,上面写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簇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是天下读书人的动力之源,据心腹们揣测,这幅字是前朝的一位名臣所写,而这位名臣不仅饱读经史,更是文采斐然,而最让天下读书人羡慕的是,这位名臣曾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平宰相。
至于这位名臣究竟是谁,则各有说法,但肖知善显然很欣赏这句话,不仅将它悬于书房的墙壁,更是用其中的‘黄金屋’三字,为自己的书房正名。
肖知善是寒门子弟,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耕种家里的三亩土地,和租种地主的土地养活家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勤劳耕作和省吃俭用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如果老天有眼的话,还有些余钱在置办一些土地。
但他母亲却绝非寻常农妇,她会纺线,会织布,会操持家务,但最令肖知善记忆深刻的则是她对贫穷深恶痛绝的恨,她强烈的渴望改变命运,但她年龄已大,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肖知善记事起,她就不止一遍的告诉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反复的给他讲述寒门出贵子的典故。
肖知善不是那种天资聪慧,一点就通的人,但却很认真的读书,不论是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还是后来的《论语》《中庸》《大学》,他都认真的读,反复的读,读书的费用是高昂的,但母亲不认命,她把刚刚成年的姐姐许配给了邻村死了婆娘的老财主做续弦,只为了多要几个彩礼。
书房墙壁上的这幅字是肖知善参加乡试并中了秀才时,母亲花了十个铜钱请县城的一位卖字秀才写的,至于这位秀才是否做过四十年的太平宰相,也是后来才有的话题,但从那时候起,肖知善更加刻苦的读书。
为了筹措进京赶考的费用,母亲再施故技,将他弟弟送去当兵,换取盘缠,那一年肖知善二十一岁。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赶考之后,家里已经四壁皆空,还欠了许多的钱,只剩下三亩土地维持生计,连肖知善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父亲大病一场,再也忍受不了母亲的好强,偷偷把家里的土地卖掉,还掉债务,在邻村给肖知善娶了一个屁股大,能生养的媳妇,他不能让肖家断了香火。
三年一次的赶考又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