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鱼死网破 (第3/3页)
“做得好!我定会在巡抚大人那里多为你美言几句。”
说罢,便匆忙上马,提起铁矛,让手下高喊“混天王已死”,向农民军中冲去。
曹文诏麾下虽然只有一万马军,但是其真实战斗力数倍于农民军。
如果不是农民军善于奔逃,往往行踪不定,而且一旦其发动起当地贫民,反而能以人数优势逼迫官军回撤,曹文诏早就砍瓜切菜一般,把这些流贼全部了账了。
铁矛染血,被杀得胆寒的溃散的农民军逐渐开始溃散。
曹文诏放声大笑,不再与其厮杀,而是如同驱赶羔羊一般,将他们推到陈奇瑜调来的各位兵备道的阵营之中。
兵备道起源于明朝都御史整饬兵备的职责。
嘉靖朝开始明朝统治逐渐败坏,倭寇大举入侵,大明不得不在各地广设兵备道,将入仕的年轻士子们外放各地历练,提升军事才能。
当然,兵备道也并非是任何人想当就可以当的,一般都挑选的是挑选“素谙边事者乃称其任”,“必得老练疏通之人”。
担任兵备道不仅要整饬兵备,监督军务,必要之时甚至需要自己带兵上阵打仗,袁崇焕当年在宁远一战成名也是担任宁前兵备道的职务。
在陈奇瑜布置下,几位兵备道带领的军队早就布好了车阵,在火器护卫下阵型就像铁砧一般,难以轻易动摇。
曹文诏的马军就是锤子,一次次将敌人驱赶拍击在铁砧上,从而将其完全消灭。
这时,曹文诏眼前出现了一支较有组织的军队。
他们竟然还有着完整的旗子,似乎在向南寻找缝隙窜逃。
曹文诏眯起眼,立刻集合手下,以集团冲锋的形势,迫使其不断向南面布防的兵备道移动。
然而,当他们被驱赶到那代表着死亡的阵线之前时,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像是被激起斗志一般,不顾伤亡,向前突破。
曹文诏大急,立刻重整队形,要与南面的步军形成夹击之势。
然而辽镇马军越是冲杀,这支农民军冲锋势头越猛。
直到临界点来临,这支军队在付出惨重伤亡后,竟然突破了明军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