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定计 (第2/3页)
恐怕,届时关门以外,非我大明所有。”
崇祯有些触动,“所以阁老‘以辽人守辽土’并非纯因信任辽人,而是以此取信于辽人。”
“正是!”孙承宗拱手道。“我知圣上英明过人,又经大阉之乱,对臣子尾大不掉尤为敏感。”
“科道官也多有奏本,称辽镇本已代代为兵为将,如果再允许其以辽土屯田,将渐成藩镇。”
“实际上,这不过大言欺人而已。以辽西山地滩涂,左右能供的起三成军粮,其他还是要仰仗朝廷运输。”
“微臣之所以要屯田,并非仅仅是为就粮,也是为了医治“辽兵善走”之病。”
“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待屯田日久,陛下即可将其赏赐有功者,则辽西军心可定,方可复宁远伯当年军威,与女真阵前交战。”
崇祯连连点头,与亲自参与缔造所谓关宁铁骑的孙承宗交谈,让他想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现在的关宁铁骑,并不是李成梁时代的辽东铁骑。
当年那个手持三眼铁铳,在辽东和朝鲜战场上横行的军队,其作为自耕农武装的经济基础已经随着辽南平原的沦丧一道灭亡了。
现在的辽镇兵,组成都是客兵、败兵和新兵,这些人当然“善走”,因为他们对辽西本来也没有归属感。
孙承宗见崇祯态度有所软化,又道,“臣以为,在大小凌河筑城,也有练兵之效。”
“我如筑城,建州必然将派兵骚扰,必有交战。”
“只有依托城墙,对建州有所杀伤,才能消除普通兵士对建州的恐惧,从而逐渐能够走出城墙,依靠盾车、军阵,同女真正面相搏。”
崇祯恍然道,“朕听说袁崇焕重任督师后,曾经让宁前、关门、三屯营等三地的军队轮换。此举岂不是也为了练兵,让军中人人都在前线与女真交战后明白女真并不可怖?”
“正是!”孙承宗颔首。“只是自从黄台吉在宁锦之战遇挫后,明白目前在大明手中的堡垒不可攻克,因此对宁前的攻击频率大大减少。”
“只有不断向前推进,才能以相当的烈度,重新锻炼军队,正如刀剑将作,必先以重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