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三件事整顿吏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三章 三件事整顿吏治 (第3/3页)

“第三件事,就是地方官每过三年进京述职的规定从此罢掉。由吏部、户部、都察院组成联合巡察组,不定期去各省抽查,一年不得少于六个省,十个府,三十个县。”

    大明的驿站,有无数花销都被这官员述职花去,这才导致有人提出裁撤西北驿站,导致闯王失业。

    将述职改为巡查,不仅节省了一大笔支出,也有利于朝廷更好的监督地方。

    看到文选司郎中面有难色,崇祯关切道,“怎么,你有什么做不到的吗?”

    文选司郎中看了看老尚书,嗫嚅道,“陛下,我们文选司除了我和两个主事,一共也只有六十来人,这要巡查大明的半壁江山,实在分不出人手。”

    崇祯点头道,“此事易与,朕会把翰林院年轻能干的庶吉士全都派到户部来。如果不够,你可以像户部申请,多找些捐纳进来、人品家声靠得住的监生,给你们当临时工。”

    “总之,户部有急,及时向政禀报便是。”

    王永光挣扎了一下,还是询问道,“陛下,这巡查一职,原本便是都察院科道官进行,如今将吏部和户部牵扯进来,是不是权责有些混淆?”

    崇祯摇头,“正是要把吏部和户部拉进来,才能看清藩司、府城衙门的吏治水平、财政收支,光靠科道官品评一下人品政绩,只是隔靴搔痒,能顶什么用?”

    见崇祯主意已定,其他人便不做声,崇祯又让文选司郎中将这一切也周知其他吏部各司同僚,便大驾回宫了。

    按说整顿大明吏治,别说三件,就是三百件都整顿不完。

    不过崇祯经过多次模拟,知道做事要分清主次,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缺钱,缺人,缺少对地方施政的真实了解。

    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先将这三件事做好,也算锻炼了吏部的人员队伍。

    正当崇祯考虑要不要去兵部职方司如法炮制时,王承恩突然呈递上来一封紧急书信。

    是来自于辽镇的袁崇焕,报告了喀喇慎三十六家的首领束布的,提出要拿着敕书,同辽镇互市交易,还来索要岁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