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廷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十二章 廷推 (第1/3页)

    暗中部署了各项军事安排。

    崇祯开始了自己对大明的内部整合。

    在明朝帝制之下,整合的第一步当然是重新选拔内阁,分配九卿官员。

    许多网络史家总认为崇祯被文官政府架空,导致其越往后越是做啥啥不成。

    其实只要他们看过崇祯传,就能发现崇祯朝效率低下,肇始于已巳之变之后的这次朝堂环节。

    崇祯因为袁崇焕案,迁怒于东林大佬钱龙锡,差点一怒之下也将他杀头。

    同时崇祯开始被网络史家附身,怀疑朝堂被东林党把控,故意架空自己。

    把准了崇祯想清理党人的心理,礼部侍郎周延儒、温体仁结成政治同盟,将原本有望入阁的钱谦益与东林党和內廷锦衣卫牵扯起来。

    激怒之下,崇祯将钱谦益也赶出朝廷,周延儒和温体仁则如愿以偿,相继入阁。

    在这两个大搅屎棍的努力下,崇祯朝从此永无宁日,刘宗周、文震孟、黄道周等人同其针锋相对。

    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人留心于政务。阁臣和七卿的素质也不断沦陷。

    崇祯授意王永光上呈秘密名单,用意就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在此之前,任命阁臣和七卿都需要全体官员议论后定出名单。

    这种制度下,廷臣当然要结党。

    如果自己在任犯错了,同党可以控制舆论导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自己下台了,同党可以把自己举荐回来。

    崇祯对此当然不取,谁对自己忠心,谁有什么样的能力,自己早就门清了。

    当然,崇祯行事还是缓和的,对自己要卸下的重臣,都是采取亲自劝退的方式,也给足了待遇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如今在殿内听着王永光宣读名单的人,比起原来廷议的人数少了一小半。

    “擢成基命为内阁首辅,钱象坤为次辅,加文华殿大学士。”

    “擢王永光、周延儒、徐光启为武英殿大学士,同兵部尚书孙承宗一并入阁。”

    “徐光启兼任工部尚书,钱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