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大战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章 大战略 (第3/3页)

   崇祯看向西北,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因为西北不仅有民变,还有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在之前的模拟中,林丹汗简直就是一个见人就打的疯子,而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友。

    在崇祯抽调西北战力后,曾经分别攻下大同、宁夏等军镇,导致崇祯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西北局面再度动荡。

    所以,西北注定是要吸附相当的兵力。

    更不要说,所谓陕北民变,并不是因为所谓的三饷加派。

    从历史上毕自严所写的《度支奏议》来看,崇祯时代并不存在所谓的东南不交税,西北多交税的情况。

    当时加派银最多的是河南和南直隶,六十五万两左右。然后是山东,五十五万两。

    陕西加派的二十万两,和广东承担的加派差不多,两省只排在北直隶和广西这些有特殊情况的地方之前。

    实际上,小冰河期和长期在畜牧带搞种植业导致的生态崩溃,才是陕北民变的根本原因。

    根据当时人的记载,陕北当时连树根、草皮这种能够稍微果腹的东西都被人刨光了。

    这种情况下是否加税都改变不了当地人噩梦般的处境。

    陕北流民一叛再叛,也是因为官军招抚他们后,只能打发他们回原籍,

    回到老家,对这些流民和失业边军来说就是自杀。

    只有流窜到晋地、中州,杀死当地人,掠夺他们的生存资源,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

    解决流寇,最好的方法,是恢复陕北生产秩序,让他们安心种地。

    但是要这么做,需要的花费和人力又将是天文数字。

    崇祯也只能想到现在的办法,也就是堵住他们的去路,不让他们祸害关中和山西。

    连续否决两个方向,破局点也只剩下东北方向了。

    崇祯望向地图上的辽西走廊,难道说,还是走孙承宗和袁崇焕造塔流的老路?

    但是这条路早已经被自己否决了。

    突然,崇祯望向辽河之下,蓟镇之上的一处区域。

    地图上赫然写着,大宁都司这四个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