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福王抗旨 (第2/3页)
序。
关中内部有多条河流,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
别说陕西大旱,就算天下大旱,只要没有流贼干扰,也饿不死关中百姓。
只要稳定了关中八百里秦川的形势,陕西的局势也会慢慢稳定下来、
但这项布置的前提是,崇祯必须尽快把两军的军饷凑出来,避免拖欠。
否则后果如何,就很难预料了。
在吏治方面,崇祯暂时未进行廷推。只是让孙承宗入阁,与李标分别接管了兵部和工部尚书。
自己则是责成毕自严,紧锣密鼓的排查清点大明朝百年来被宗藩、地方、豪强侵蚀的行商特权,同时先让各地巡抚追讨一轮拖欠税赋。
毕自严能够主动提出为自己分忧,崇祯对他还是颇为满意的。
但巡盐不过是天下一角而已,如果能摸清大明商业运作的形式,出台几项税基广,税收成本低的新型税种,那可比巡盐更加管用。
而这也是毕自严最擅长的事情。
这一天,忙于公事的崇祯翻看到了礼部尚书何如宠的奏本。
其中提到,端王、惠王、桂王对皇上受到神宗皇帝托梦之事都极为重视,也感谢皇上恩准其离开封地,他们都将以最快速度赶来。
至于最受神宗皇帝宠爱的福王,却是以消极方式抗旨,言说自己就藩以来身体有恙,不能长途奔波到京城云云。
崇祯将奏本细细一读,不由得眉开眼笑。
所谓不打勤,不打笨,专打不长眼。
不来是吧?不来朕照样有办法收拾你。
明朝这些宗藩中,最为肥硕的硕鼠就是河南这几位藩王。
其中盘踞洛阳的福王尤其豪富,通过万历赐予其的经商特权,家资近千万两白银。
李自成攻克洛阳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抄了福王的家,可以说一下使义军无后勤之虞,甚至还有大量余粮赈济周边的灾民。
福王正是崇祯此次的目标,他告病不来,给了崇祯进一步整他的借口。
崇祯精心思量了一下。
召来王永光,首先询问了洛阳知府、河南布政使等地方官员的情况。
调来查看了科道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