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缺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四章 缺口 (第3/3页)

处,参会者说一些大实话时,顾虑会少一点。

    不过,应该派谁去巡视两淮呢?

    “两位卿家囊袋中可有人选?”崇祯问道。

    韩爌和毕自严对视一眼,突然又不说话。

    显然二人虽有人选,但是因为观点分歧,都不想当着对方的面说出来。

    毕竟这次去巡盐,必然是要得罪权贵的,如果让有心人知道巡盐钦差是自己举荐的,岂不是平白得罪人。

    崇祯见状,也是迅速读懂了空气。

    “兹事体大,二位卿家可以从长建议,尽快上疏便是。”挥手放两人回家了。

    韩爌和毕自严面色稍缓,行完礼便告退了。

    崇祯注视着二人离去,手指敲打着桌案。

    这次朝堂换血,首辅和户部尚书都未变动。

    留下韩爌,是因为此人比王永光的资历还要深厚,而且性情极其稳重。

    后世有人将韩爌归为东林党,属实是生拉硬扯。

    唯一的依据可能是杨涟弹劾魏忠贤时,魏忠贤吃不准风向,向当时就是首辅的韩爌求救,结果韩爌没搭理他。魏阉于是怀恨在心,把韩爌搞下了台。

    实际上,韩爌是一个更类似《是,首相!》里面汉弗莱这个角色的人,致力于维持局面和尽可能保护同僚。

    东林当年想用红丸案做掉浙党,还是韩爌从旁缓和,保住了浙党首脑方从哲。

    主持内阁乃至朝政,正需要这种老成持重的贤者,而不是精明能干,但会把朝廷搅得鸡犬不宁的智者。

    毕自严更不必多说了,是难得有理国之才的官员。

    崇祯倒是有些好奇,他们两人交上来的名字,分别会是谁?

    不过,无论是谁,对崇祯来说都没有多大影响。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没有人比崇祯更懂盐政。

    因为这都是崇祯经历多次模拟,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把财政缺口这桩烦心事放在一边,崇祯又捡起了袁崇焕的报捷塘报。

    无论如何,自己终于把黄台吉赶走,还逼迫他放弃自己的盟友。实在值得好好庆祝一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