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你这人不地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你这人不地道 (第2/3页)

都有什么菜,你能给我说一下吗?”

    “没问题,我可以给你说一下流水席。”

    随后郑飞就给他解释起了流水席的

    说起流水席这名称的来历,就得先从泰宁寺说起了。

    在云蒙鲁省侧泰宁山下,有处寺院,以前叫静觉寺,是为纪念五代时宰相冯道而修的。

    后来,清朝时期,在山前建了泰陵,乾隆皇帝还因此来这里谒陵,并且把静觉寺赐名为泰宁寺。

    泰宁寺邻清西陵,风景秀丽,寺院气派,来此烧香还愿的人很多,几乎风靡全国。

    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会盛办庙会,山阴道上,人来人往,喧闹异常。

    要是信佛的人就会知道,寺院为了显示佛门慈悲,凡庙会这天进香的,不论男女老少,均发一张帖,舍一顿斋饭。

    当时这个事情很多人还不知道,附近的村民知道这天会施舍斋饭后,每年的这天,都会来很多人。

    因为来的人太多,又因为是在寺院内举办,这让整个寺院乱哄哄的,没有头绪,显得十分杂乱,并且还不卫生。

    当时的寺院主持在一次庙会当天看到来的人特别多的时候,直接改变了做法。

    他让僧人们在积翠屏下,沿山形,借山泉流水之势,修了一条石砌的水平渠,一直修到寺院外的空场上,在空场上垒了一排排的石桌,让人们在这里吃饭。

    吃饭的地方虽然在山下,可是让人们意外的确实厨房却没有在山下,反而建在离饭场一华里的水平渠上端。

    这一发现让山下的人们议论纷纷,猜测是不是寺院看到他们来这么多人后悔了。

    没让他们等多久,正在议论是不是寺院后悔的村民们忽然看到顶端的厨子们正在盛饭。

    村民们这才知道,不是寺庙后悔了,而是饭菜还没有做好。

    他们就看到厨子们盛好一菜一饭,放在木制的条盘内,漂在水渠上,条盘顺着水势缓缓漂流,漂到饭场。

    这让第一次见到这样上菜的人们感到特别的惊奇。

    人们按照前来进香的先后顺序,自个端起面前的饭菜,显得有条不紊。

    人们随来随吃,既方便又新奇,一下子轰动了几百里外,这让上庙烧香的人更多了。

    吃过饭的人们很好奇为什么要这么上菜,是不是有什么说法,所以,有些村民吃过饭后,就去寺庙中纷纷请教寺院住持。

    寺庙住持听到村民的来意,想了想,很风趣地对他们说道:“借流水上席,就叫流水席吧!”

    从这以后,流水席这一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化,流水席分成了很多中。

    有:西北民间流水席,南方流水席和中原省流水席。

    这三种流水席除了一些菜不一样外,其余的规矩没有什么不同。

    康跃西听完郑飞的话,好奇的问道:“郑师傅,你刚才说我们中原省也走流水席?”

    郑飞点点头,说道:“是啊,您们中原省也是有流水席的,只是在某些城市有,大部分地方还是最常见的大席。”

    要不是郑飞告诉他,康跃西还真不知道这一点。

    这还是他第一次知道他们那里也有流水席。

    他一直以为他们那里只是普通的大席呢。

    康跃西回过神来,笑着说道:“听完你的介绍,我对邀请您给我们的员工做菜,更加的放心了。”

    现在他确实很放心,毕竟,找一个外省的大席师傅去上公司做菜,简直闻所未闻,可是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就像在公司五周年庆典上吃一顿熟悉的大席菜。

    再加上他公司大部分员工也都是农村出来的,对大席菜更是熟悉。以郑飞的手艺,员工们肯定会很喜欢。

    康跃西还想要说点什么,可是他忽然看到于全发走了过来:“那就先说到这里,我就不打扰您了,到时候有什么事情咱们手机上交流。”

    郑飞也看到了于全发,点头道:“行,到时候微信联系。”

    康跃西从于全发身边走过去的时候,还跟他打了个招呼。

    于全发停下脚步,跟他说了两句话。

    看样子康跃西刚才没有说谎,两人是真的认识。

    于全发看到康跃西正要离开,还以为有什么事情,连忙拦下了他。

    “刚才有人找你,你怎么跑这边来了?”

    康跃西抬起头,问道:“谁找我呢?”

    “不知道,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看起来像是你的女儿。”

    听到这话,康跃西明白了是谁在找他,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