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3章 营地里好安静啊,也没有蒙古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03章 营地里好安静啊,也没有蒙古人 (第2/3页)

世侯诸军被金兵包围,史天泽突围逃跑,严实被金人活捉,围攻彻底失败;

    又过了一年,窝阔台亲率大军攻入关中,然后派西征大将、“四獒”之一的速不台,率领数万大军向东,出崤山,试图突破金国的关河防线。金人来不及调动,又把一千忠孝军丢过去救火,背后跟着一万都尉军接应。

    忠孝军故伎重演,在倒回谷谷口堵住去路,攻击蒙古前锋,速不台连忙派遣主力重装部队顶上,把他们包围。然而忠孝军战斗力太强,一时间没法解决战斗。后续金兵跟了上来,反过来包围了混战中的蒙古军。结果速不台大败,损失士兵万人,丢失战马数万匹。

    窝阔台对此大为光火,特意去训斥他。而这一系列失败,也让蒙古人意识到,在西征中无往不利的战术,开始不能满足新环境下的需求了。此后,他们的战法,也开始了新的变化。

    匈牙利人恐怕是不知道这些战例的,不过,对付游牧民的方法,只要和他们打过几次,多少都会有些数。大家也都有各种方法,专门针对游牧战术的痛点——甚至连斯拉夫人都会。

    “曼古歹”的核心是用轻骑兵骚扰敌人,最好让士兵疲惫、阵型离散,而反过来,能避免这些问题,就不太怕这种战术。

    比如最简单的一点,不怕射就行。蓝水河之战中,立陶宛就部署了大量持塔盾的矛兵,还招募了大批弩手。在对射中,鞑靼骑射手发现自己根本射不过这些步兵弩手。并且,随着立陶宛步兵的进军,他们自己也被迫逐渐后退。而当后撤开始的时候,立陶宛骑兵立刻杀出,导致后退变成了溃败,战役因此失败。可见,只要不怕射,能稳住阵脚,就可以获得不少优势。

    退一步说,哪怕打也打不过,射也射不过,只要紧密抱团,不被敌人分割和击溃,其实也行。几年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率军前往顿河附近的库利科沃,迎战金帐汗国的实际掌权者马麦。马麦的军队比立陶宛人面对的那个不知名宗王,要更加精锐,但德米特里也有对策——他团了更多的人来抱团。

    罗斯人的编年史声称他足足往阵型里,塞了15到20万人的步兵。后世学者一般认为这个数字太夸张,不过沙俄晚期的史学家还是认为,应该有10万到15万;而苏联军事专家们则认为起码有五六万人。

    这一“坨”巨大的步兵阵型,直接堵住了本来就不算宽敞的库里科沃战场,导致马麦根本没法发挥出自己的机动性。

    由于罗斯人实在太多,金帐军队也无法完成诱敌和分割的工作。另外罗斯人的队伍,还按照他们的传统,分成了众多战阵,一旦某一个战败,幸存者就会溃逃,但后面的阵型会立刻顶上去,而溃逃者往往也能冷静下来,过一段时间再重回战场。这种习惯,导致战斗很快变成了简单而血腥的绞肉。

    罗斯人的士兵并不算精锐,哪怕有人数优势,损失也很惨重。德米特里把军队分成了23个“旗”,交给波雅尔们指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战斗中阵亡了。危急时刻,德米特里亲自上去堵阵线,结果他自己的卫队也损失殆尽,连他本人都被蒙古人打晕,后来才被手下捞回来。

    但是,罗斯人禁得起消耗,蒙古人却不行。最后,德米特里安排的预备队从侧面出击,彻底击溃了疲惫不堪的敌人。傀儡可汗布列克战死,马麦在逃亡中被杀,金帐汗国主支也就此没落。

    这些例子,距今都不算太久远,匈牙利人如果和东方打过交道,应该都是知道的。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比这些斯拉夫人能打的。这一路上,蒙古人也对他们使用了各种阴谋诡计,结果不都被他们识破、破解了?

    据伯恩哈德那边的消息说,这些蒙古人并不是有组织的正规军,或者他们最担心的、紫帐汗国直接支援的军队,而只是一些在之前的暴动中,从矿区逃走的奴隶。

    作为游牧战术核心的,其实是那些精锐重装骑兵。但是,哪怕在草原汗王们手里,这都是压箱底的宝贝了,怎么可能随便在这里出现?而没有了重装部队压阵,蒙古人也就像他们这些天来表现的那样,十分缺乏打硬仗的能力,几乎没法吃掉任何一支有准备的正规军了。

    所以,只要警惕一些,小心伏兵可能出现的位置,同时,大家保持队形,不要冲得太浪,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

    果然,在他们的追逐下,蒙古骑兵也就只能不断逃跑,根本无力组织起来还击。很快,匈牙利骑兵便追着他们,离开了战场。

    跑了一段距离之后,他们居然还在一处路口,发现了一大片帐篷。看来,蒙古人就是沿着几条刚修好的小路,集合起来,然后从这边出发,前往战场的。

    发现前线的人都在往回跑,营帐间的蒙古人也纷纷翻身上马,转头逃命。见他们已经全无战意,匈牙利人也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冲进营地,又开始翻找战利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