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章 不付出代价的代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01章 不付出代价的代价 (第2/3页)

现在的处境,和当时刚开始规划工程的吴王府团队一样。最主要的需求,是让大家“相信”自己可以做成这个任务、可以给参与者带来汇报。

    说到底,其他贵族的支援,以及奥格斯堡和慕尼黑等地商人们提供的金融借贷,都是需要他拿出一些“担保”来的。但讽刺的是,这时,他早已债台高筑,和那些被他设法搜刮的工匠一样,陷入了越工作、债务越高的境地。常规的担保物,已经不足以说服大家了。

    更难堪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他面对困境,因此开始越发对他的偿还能力表示担忧。再加上之前那几次倒霉的投资商的遭遇,让很多人对他这边望而却步。他领地上的农业产出本来就不行,矿产也已经被他玩烂了。如果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能提供给其他大贵族和大商会,那么也就只能对他提供口头和道义上的支持了。

    这样一来,哪怕他知道,强占道路所有权的举动,一定会引起所有参与者的反对,他也必须这么去做。因为目前,也就只有这些突然冒出来的道路,才有足够价值,可以让他作为许诺的筹码,分给其他贵族和大商人。其他的,实在是拿不出来什么值钱东西了……

    当然,这个筹码目前也是空头支票,毕竟道路根本不在他手里。不过,只要其他人相信,还是可以得到支援的。

    至于这样做,到底能不能成功,就看得罪的人更强,还是喊来的援军更强了。权衡一番之后,伯恩哈德和他的顾问们还是认为,蒂罗尔人毕竟不是瑞士人。历来,神罗皇帝们总是从这里经过,南下攻入意大利。而数百年来,当地人也没有表现出特别能善战的特点,否则早就被人发现了。

    欧洲人颇为流行一种“武德”说,认为有些族群天生就擅长战斗,有些则弱小怯懦,不适合作为士兵征召。比如大家公认,法国人就比较能打,而德意志人整体就差了不少,这类的观点。

    虽然仔细想的话,这个说法漏洞颇多,似乎不怎么禁得起推敲,但可能是迎合了不少欧洲人的想法,因此还是广为流传——要是按郭康的看法,恐怕之后还得更加流行,甚至变成煞有介事的“科学理论”,成为指导军事政策的基本理论。总之,就是非常受欢迎。

    伯恩哈德等人明显也是受这类思路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虽然有风险,但当地人也不是特别难对付的存在。贵族们镇压过的暴动也不止这一次了,调集这么多人过来,还是有希望打赢的。至少,也是值得一试。

    因此,他们最终还是决定主动进军,请悍勇的匈牙利人打头阵,沿着古罗马大道,向南进发。

    按他们预计,山民的优势是山里的游击战,哪怕瑞士人,最初和哈布斯堡战斗的时候,依靠的也是地利为主。借助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他们可以伏击敌人;或是借助山地行进速度的优势,通过调动,在某个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把因为补给不足,被迫分散行军的贵族军击溃。

    直到后来,瑞士人越打越出名,开始有组织地接受雇佣。他们的数量、装备和正规程度,也提升了很多,才开始用堂堂之阵,来迎击哈布斯堡军队。目前,这边的山民,应该还是做不到的。

    在大道周边地区,地势不算特别险要,因此也不用天天担心被伏击,可以直接通过。如果敌人缩在山里不动,他们就前出到山南,彻底摧毁梅拉诺城,震慑这一带的市民,迫使他们退出战争,从而孤立山区的居民,也占领他们这次战争的目标——那些道路。

    到这一步,伯恩哈德伯爵就算实现了一部分诺言,也就能获得更进一步的援助了。

    不过这次,他们刚刚开始行军,就遭到了敌人的袭扰。一些蒙古-钦察人,不断在队伍前后出没,袭击他们的前锋。

    在一处山腰,有一个当地人的村落。

    村落里的人早就给吓跑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东西没有带走。有些房屋,甚至还冒着炊烟。村口,堆积了不少施工工具,一些翻起的土,和清理出来的树木,一路堆积到山脚的大道旁,看起来就是之前说的,正在忙着给他们的小路施工,好通往大道方向。

    不过,他们施工的方式却很奇怪,说是铺路,实际却是在土路上,往下挖掘。大部分士兵从没见过这种作业,一时不能理解,怎么还有这么修路的。

    指挥军队的贵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