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九十二话:醉酒(两章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九十二话:醉酒(两章合一) (第3/3页)

伯府里,清明节的时候徐老头在京里就已经在祠堂祭拜过祖宗的,只墓园选好了地方还在修建中。

    眼下这小河村的宅子算是祖宅,虽没有墓园,却也是请了牌位摆上做了一个小祠堂的。

    这会儿,徐老头打头跪着,后头依次是大房二房三房,大家按长幼顺序的跪好,由徐达骏这个读了书的子孙亲写了一篇祭文对着祖宗牌位们念出,主要就是向祖宗禀告着这一年家里发生的各种事。

    罢了,一屋子人给祖宗牌位们磕头上香后,便即算是祭祖好了。

    等到团圆饭开始之前,徐大郎跟徐二郎拿着鞭炮到院子外头的空地上噼里啪啦的放了个震天响,红火满天。

    团圆饭这就开始了。

    徐家的团圆饭开得算是早的,这正热热闹闹的吃着喝着呢,村里其他人家的鞭炮声陆陆续续连带着还有前后头的大河村和青山村的鞭炮声也是能听见响的。

    鞭炮声络绎不绝的,一直到徐家的团圆饭吃好,都还听得见。

    吃好饭,妇人们把碗筷一收,一大家子就齐齐坐在上房正堂里,嗑瓜子吃橘子,说话摆闲。

    徐老头说起明年的除夕大家就都在京城过,便不由跟徐春河和徐春林说起明年进京让他们都在京城里寻摸合适的宅子买下的事来。

    这么几年下来,大房二房手里的银子虽说比不上三房,但那也是有不少存银的,不说多了,在外城买一个大宅子还是够的。

    但若是能买在内城,即便小点,那也比外城好得多。

    两人听着自家爹的话,连连点头应下,表示等进京去了一定抓紧时间寻摸到宅子买下。

    说起来,徐春林和周氏以及马氏徐三郎还没有去过京城呢,这会儿少不得就又要拉着张秀兰徐春山他们问着京城的热闹。

    大人们说着大人们的事,徐茵茵和徐达骏这一众兄妹姐弟的便在一旁玩起了纸牌斗地主。

    承哥儿带着清姐儿满屋子的跑,于氏挺着肚子笑盈盈的看着他们别摔倒了。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外头的天黑沉下来,屋中点上了灯,照得一室橘黄,更显温馨。

    摆闲的差不多了,就到了压岁的环节了。

    徐老头和徐老太这两个大长辈大家长高兴,直接大手一挥,给在座的所有儿孙们都压了一个岁。

    然后徐春河他们这辈又给底下的两辈小辈压了岁——

    守岁到半夜,先是两个孩子和怀孕的于氏都去睡了,等煮过了汤圆吃了,徐老太徐茵茵张秀兰马氏他们也陆续去睡了,然后徐老头也撑不住去睡了,屋里便只剩了徐春山兄弟三人和徐大郎徐达骏这兄弟四人。

    作为家里的男丁,他们得守岁到天明的。

    为了不打瞌睡,四个人正好凑做了一桌麻将和一桌斗地主,小赌怡情,一个个的都振奋得很,倒是不知不觉,外头的天际就已然露出了鱼肚白来。

    除夕的团圆饭是不能吃完的,当然也吃不完,剩下的,这初一的早上便就是吃这些了。

    马氏几个手脚麻利的煮了一大锅的粥,热好了菜,饭菜摆上桌,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吃了早饭,收拾收拾,正房里摆上瓜果点心瓜子花生这些,就该招待来串门拜年的村人们了。

    但在这之前。

    徐大郎和于氏这当大哥大嫂的,带着一众弟妹们齐齐给上座的徐老头徐老太磕头拜年,收获了两个大红封,然后是徐春河马氏再到徐春山张秀兰,又收获了一摞的大红封。

    最后,他们这一辈的再被承哥儿和清姐儿有模有样的磕头拜年,同样也拿出了早准备好的一个红封。

    忙完了这一遭,除了要留在家里招待待会儿来串门拜年的村人的,其他人就都出了门,满村各家串门拜年去了。

    这都是大年初一的习俗,初一不拜年,但却要村里各家串门拜年,这不要招待席面的,往各家去了,道一声过年好,吃杯枣茶,说说话,揣起瓜子花生果子的走,这就是了。

    当然,小孩子们嘴巴甜,上一家就磕头拜年,是能收到红封的,红封不在多,给的就是一个心意和乐呵,而孩子们为了红封,那可是满村跑,快乐得不行。

    只是小河村就二十户人家,没用一会儿功夫就都跑完了,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得到了多少红封的同时,都不由得要感慨一句:他们村里咋就不再多些人家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