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夫君子之行 第五十二章,为浩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卷,夫君子之行 第五十二章,为浩然 (第3/3页)

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的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压力,有种东西叫触底反弹,现在他想的就是这些。

    神识自观身体,他便来到了自己的小世界。

    从唐陵归来,一路休整,白久的境界早已经恢复,甚至更加精进一步。沃土平原之上已经有一片巨大的湖泊,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四周山脉雄伟盎然,像是把把利剑直冲天上,气势磅礴。

    神识如清风般在山谷间吹拂,拂谷而出,皱面而起,然后再依崖而上。辗转间,便来到了山谷间的最高处。

    平原的四周是雄伟的山峰,山峰之后则是浩瀚的大海。

    那片黑海与之前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平静,看不出大小,更看不透深浅。

    白久的神识在大海边缘停留了很长时间,似乎是在看,也是在感慨。

    唐陵之中,面对依旧强大的唐皇,他不得已动用了这片黑海,然而只是一片浪花,便让他几乎失去了神智,差点迷失在这片黑海中。若不是最后他强行用山水意苏醒,那么现在的他或许早已失神,占据他身体的又会是谁?

    沉默不是思考,而是在犹豫。

    不知过了多久,白久用神识向着黑海传去了一道声音。

    “你是谁?”

    .........

    白久手中的山水画卷是临幕的,真正的那幅画在大虞宝库中。

    他看了画卷,也看了那处石壁,唐陵中的生死之间悟出了凌门山水意。

    何谓山水意?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读书人养一口气,名为浩然。

    这道气没有形状,却包含了天地。这道气没有力量,却比之真气更加的宏大。

    白久无法完全理解,其实这也正常,整座竹山也只有文圣大人和二先生将浩然气归为了实质,连大先生都不能,何况是他。

    山水意有很多种表达,唐陵之中,花锦出手演示高山流水,也曾说过这便是凌门的功法。入门便是这幅山水画卷,起手功法便是高山流水。文圣大人不教修行,然而修行就在这幅画卷中,往后如何推演,便要看个人明悟。

    白久还未正式入凌门,看过一遍花锦演示,虽依旧未明白,但却懂了几分道理。

    他想到了一种方法。

    河岳,日星,天地,人间,仙界.......众多繁琐归为一处,这不就是天道吗。

    何谓天道?

    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之间,以百态存于自然。既是万物的规则,也是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的终究,自然固有的规律。

    天道有常,不为天存,不为地亡,一人之身心,唯有感悟一途,此乃天道也。

    如若天道代表自然,自然包括山水。

    那么,凌门的山水意是否也属天道的一部分。

    白久心神微动,神识从山间落下,化作一道清风,来到了黑海上空。

    如若你便是天道的一部分,那我凌门山水意,是否可以与你共存?

    风携山水,沉落黑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