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李谷与王溥 (第2/3页)
“这是完全可以的,高保融并没有拒绝。只是现在不行。南平事小,类似南平的节度却多。何况还有一个真正大乱在即的楚国?”
“可是这能够拖几年?长安赵思绾已经算是降了,只等皇上的诏书。河中李守贞困兽之斗,城中人相食也。长安与河中平,王景崇就看后蜀敢不敢救,从现在来看是不敢救的。”
“孟昶,鼠辈尔。王景崇附蜀而受李守贞官职,就是因为蜀军靠不住。荆南与施州之战,定武军竟然观望不救。安国公此去,很可能以施州为要挟,断掉王景崇的后路。王景崇的死期就近在眼前了。”
“三叛平,荆南还能保得住?”
李谷闭上眼睛。
好久才说:“也许我们是小人心度君子之腹,因为高保融曾经对我说过,如果可以,他愿意北上击匈奴,南下击南蛮。并非要守荆南之地。不过......”
李谷犹豫了。
“不过什么?”王溥问。
“高保融要效忠的不是皇上。”李谷还是说了出来。
王溥愣了一下,也不说话了。
李谷看他没有惊讶的意思,长叹了一口气道:“难道皇上真的不可辅佐?”
“近小人而远君子。苏逢吉、郭允明之辈,奸佞也。与朝中大臣隐然相抗,大祸已经不远了。”王溥终究是年轻,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
“只可怜郭大人、史大人忠心为国。”
其实李谷说的忠心为国,不过是因为郭威和史弘肇顾全大局,不肯在此时代主自立而已。
“郭大人与史大人认为皇上年幼,势力未成......”王溥也不忍心说下去了。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事情。郭威认为军权在握,而史弘肇和杨芬认为朝中大事均有自己决定,不认为会出什么事。
但是真的如此吗?
史弘肇过于刚直,以军纪治理朝政,法令严苛。对文臣不愿意交往。苏逢吉本来也认为乱世当用重典,这一点可以说文武还是有共同的之处,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法令虽然严苛,但是却没有出什么大事情的缘故。但是史弘肇多次辱骂和排挤文臣,直接把苏逢吉推到了对立面。这是白白给刘承祐增添了势力。
今时不同往日,皇上假以时日,是真敢动手啊。
“郭大人不可劝,但是现在公子郭荣还留在京城,万一有事,恐怕不保。王大人返回河中时,可先回京师,请史大人将公子尽快外放。史大人也不可劝,还请前往苏大人府邸,看还有没有和缓之机。”
“荆南之事,当如何?”
“一会儿我去赴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