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两败俱伤 (第2/3页)
名声最大的不是张永德,而是柴宗谊。不过他被认为是渤海王第二。因为他以太子之身,能够和农人一起耕种,这几乎就是渤海王翻版。而这个时候,柴荣下令给冯道进行迟来的葬礼。人们才恍然发现。其实冯道,至少年轻时的冯道也是一个能够亲自下地耕种的人,也是一个帮助农人而不图什么回报的人。
冯吉赶回来主持了冯道葬礼,他带回来了渤海王的悼文。主要赞颂的就是冯道在乱世之中。忍辱负重,安民保民的功绩。略过了冯道从来不反抗外来政权的事实。
四月,北方战局已定。原本柴荣可以回京了,但是南唐因为北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灭亡而一片混乱。柴荣认为这是机会,命令赵匡胤和潘美水陆并进,猛攻南昌府。李弘冀不顾李璟反对,也不管群臣异样的眼光。率领撤回来的淮南兵和部分唐军在南昌府与周军鏖战,南唐的精英几乎都到了,边镐、柴克宏、林仁肇、刘仁赡都在大战中大放异彩。而柴荣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大将,慕容延钊要防守蜀国,高保融本来就打仗不太好,现在还要防守淮南。身边就只有赵匡胤和还不成气候的潘美,水军又是刚刚组建不久。就算是柴荣身先士卒,也仍然把南昌府久攻不下。和当初淮南一样,打成了相持战。
李弘冀,现在简直成为了柴荣的克星。
五月,张永德率禁军攻打已经兵力空虚的淮南,那还怎么打?结果一直被张永德打到了江都府,淮南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此时,符皇后一直劝柴荣不要再坚持了,南唐再怎么说也还没有到亡的时候,相持战是最残酷的战争,死人成千上万计,根本不划算。柴荣认为再坚持坚持,李弘冀可能就坚持不住了。至于柴荣有没有故意消耗赵匡胤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那就只有柴荣自己知道了。
五月底,毕德率领淮南水军回师雷池,一下子把柴荣好不容易建成的洞庭水师堵在了鄱阳湖,一场绝对不平等的水战,虽然洞庭水师打得很顽强,但是还是全军覆没。李弘冀趁机挥军反击,中了赵匡胤一箭一枪,也在林仁肇的保护下死战不退。边镐和柴克宏两翼攻击得手。看着潮水般涌过来的唐军,柴荣不得不退了。
南昌府之战,没有吃过败仗的大周军队败了,虽然没有形成溃败,但是确实是败了。
而此战,南唐打出了军威,南唐水师更加是横扫江水,打得江水上再也找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