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乐浪与平边策 (第2/3页)
继冲。耿先生,玉清,玉琳,陈陶等等都居住在旅顺。而且大部分都居住在渤海王府的周边。随着科学的理论渐入人心,哪里成为了科学的圣地。
大连被称为“海城”,因为哪里是船舶工业最集中的地方,虽然很多军事工业也在哪里,但是毕竟和船舶工业相比,那实在是微不足道。
济州被称为“商城”。因为那是海上航线的交叉点,商业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在后来的百年时间都没有变化。
定远的作用慢慢开始体现出来,因为乐浪郡的年轻人也会跑到定远来,有些是纯属“朝圣”,有些是打扮的花枝招展来寻求爱人的。有时候,人心的转变,要打过家族的束缚。原本斗争激烈的世家和庶民,因为要追求自由的爱情。中间的禁锢被打破了。而这些禁锢一旦被打破,就再也很难恢复。
世家还在往外迁移。但是太多年轻人被渤海的这种开放,平等的文化所吸引而留了下来。
乐浪郡紧张的局面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五月,动物们向北迁徙,渤海郡新毕业的学生们正式分配了一批到达乡镇,他们带来的还有大批的学生参与到了地方的治理。
一条沿着海岸线的铁路和直道开始修建,定远新城的对面是新定城。定远和新定都有不错港口,清川江江口的安州城,大同江江口的南浦城的港口也在开工建设。这三座新城之间肯定是要用铁路连接的。
反而是平壤没有一个定位。当然三座新城因为都是滨海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
乐浪郡的海上商路一通,加上它与山东距离不远。人员交流骤然提速。
三月末的时候,柴荣再次发布了招贤令,不错这次主要集中在了文士身上,要世家推荐人才,直接任命官职。如果考核合格,举荐的人会得到嘉奖。人才单方面向渤海流失的现象总算得到了遏制。
四月,柴荣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实际上就是用了以工代赈的办法,解决了部分穷人的吃饭问题。同时,柴荣又让大臣进献策论,自己亲自批阅。以前渤海不“奉献”人才,这次柴荣命令渤海必须献上一篇策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