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四章 学生得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四章 学生得哄 (第2/3页)

地产出去交换。如果土地产出还不能满足,还有林场、牧场以及保护区,水域这些公共土地上自己去获取。就是一个工厂的原材料收购点,也习惯于先把原材料换算成粮食之后,再兑换成货币。

    所以高继冲手里拿到的教育司的关于教育司半年度的物资消耗,粮食多少,书本多少等等。钱的多少是附在后面的一个数字。

    渤海银行公布的货币兑换率。也是也粮食为基础。比如一元渤海币兑换鱼肉多少斤、精米多少斤、小米多少斤等等。

    这个即是粮食价格,优势货币汇率的东西已经三年多的稳定期了。不是没有波动。但是波动很小。

    渤海,货币发行数目很少。因为人们习惯于储存物资,而不是货币。银行的储蓄业务也有,但是都是以政府公务人员为主。贷款业务非常少,因为老百姓缺什么东西,会直接去野外收集物资来换。哪怕是帮助卫生所采集草药也是能够满足需求。

    日常用品人们习惯自己做。一些新鲜的产品,主要是较为“奢侈”的日用品和工具,只要出来,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去换。

    这些年,新产品还是挺多的。玻璃制品。日化用品比如肥皂香皂之类,常用防护药品和用品,五金工具。商场里的商品也在慢慢丰富。虽然不快,但是这个当地所在地资源是否丰富密切相关。大体上渤海郡半岛地区最为富裕,其次是辽河平原,山东和东丹。济州和罗州虽然交易频繁,但是商品种类却不如其他地方,家庭里的陈设也有差距。

    “渤海郡半岛这几个县,明年开始,王府就不再补贴笔墨纸张了,但是教材和每天一杯的奶制品还是会保留。这回增加一些家庭负担,不知道有没有困难?”

    王婉容笑着问一个农家的家长。

    这户人家是个大家庭,三兄弟有八个孩子,家里还有两位老人,是最早的原住民。

    “不当事,我那几个大小子学了本事,种地比我们强,读书又不用给先生束脩,要是还负担不起,那是我们没本事。”掌家的大嫂十分壮实,他男人在油脂厂做工,看样子地位很高。家中还有一个在当护林员。其他人都在务农。所以一家人的房子盖得不错,院子收拾的很干净。

    “只是我家的大小子没考上军校,已经不高兴搞几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