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 四国的崩溃 (第2/3页)
和本州东部几个国家联合了三千多艘战舰对位于丰后海域的渤海舰队十艘战舰和一艘补给舰发起攻击。结果当然很惨,这些水军都是小船不说,又是各国临时拼凑起来的,各自为战,基本上没有相互配合。他们倒是抓住了补给舰火力较差、灵活性不够的缺点集中攻击,差点攻上了补给船。但是结果仍然是徒劳。
各国联军损失了数千人,之后在东海舰队的追击下,几乎全军覆没,三千人被俘,落水淹死的人不算。原本东海舰队还不敢进入伊予岛和本州岛之间的水道活动,这下好了,连海监船也在这个水道肆无忌惮地活动。村上失去控制的国家中,又多了伊予岛上的两个国家。三千俘虏被送到济州岛。然后分散到各地的建筑工地上去了。
同时出云国等关西各国为了维持与汉人的通商,宣布承认大周宗主国地位。并出兵逼迫村上天皇取消天皇的称号。
至于村上到时候是什么爵位,要听大周的诏书。当然本州各国还是认为单个小国没有办法在与商队经商是时保证自己的权利,同意村上为日本相当于渤海王这样的地位。
渤海王府同意了这一方案,但是拒绝了使者见渤海王的请求,说要见,去开封拜见大周皇帝陛下。献上自己的国书。
为了避免麻烦,高继冲提前离开了济州。
不过东海舰队并未放松对四国岛和伊予岛的封锁。
四国岛上的四国,最先妥协的是筑紫国,他们同意在筑紫国开放建设一个港口筑紫港,其实他们不同意也没办法。因为港口外对马岛、依岐和平户岛,靠近济州的五岛列岛全部都已经住上汉人,成为了商船的停靠补给点。
筑紫港,也是日本曾经委派管理整个四国岛的“太宰府”的所在地,也是历次遣唐使的出发地,最早叫做那之津或者博多港。筑紫国曾经统治了大半个四国岛,但是已经是秋后黄花,地位早就被丰国取代。它的复兴,完全是因为天皇的权威跌落造成的,原本它已经不存在了。
东海舰队介入,给了它最后一只强心针。因为它掌控着北海通向外海的马关海峡,所以受到的压力也最大。最先妥协的也就是它了。不过筑紫港的开放,也为四国的石炭和矿石销售打开了一条通道。可以想见,筑紫国和丰国的采矿业将会飞速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