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吴夏的变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吴夏的变通 (第2/3页)

增加,担任先生的人确实不够,吴夏也没有办法。其实钱湄现在已经怀孕还几个月了,大着肚子的。

    跟着吴夏来的,还有施睿静,施睿静是为了半公半私的事。施睿静家里有一妻二妾,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都在旅顺的蒙学读书。施睿静也是同意的。可是施睿静到了大连,开始几天还好。但是时间一长,妻妾都想孩子。把施睿静闹得不行。施睿静就想着,这些老娘们都是闲的,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再一想像自己这样的家庭还有好几家呢,张昭一家。刘钧一家。吴峰一家,都是这样。

    所以施睿静就想能不能给这些老娘们找点事情做。这些老娘们不同年轻人,都是很守旧,很多也并不认识字。好一点的可以种点地,不好的,平时手都不沾阳春水。能够勉强给孩子缝缝补补就不错了。让她们进尚衣局也跟不上那些已经被开化的不像话的女孩子们,这些女孩子很多为了来旅顺,是直接跟丈夫离婚了跑过来的。她们结婚太早了,到了现在正是十七八岁青春年少的时候。精力,头脑,都远远超出老娘们一大截。她们都认识字,一个个心高气傲。现在都嚷着要自己找婆家呢。

    这都是王婉容和钱湄给鼓捣的。

    老娘们肯定和这帮大姑娘合不来。

    施睿静跟奚常一商量,认为她们就会缝缝补补,家里也有几个丫鬟,建一个绣房,把这些老娘们集中在一起。专门给人绣一些绣品,由奚常带到登州去卖。反正挣一点家用,有不让他们闲着。

    没想到这一说,老娘们都高兴了,可是都要会旅顺建绣房。因为可以抽空看看孩子。

    这把施睿静愁的,这些老娘们是得陇望蜀啊。好处吃掉,亏是不吃的。

    施睿静只好求吴夏,吴夏说,不如在大连再建一所蒙学。一边吸收辽河一代来的孩子,一百年想办法调一批孩子去大连读书,不久解决问题了吗?

    办法是好,但是钱湄说,你们有先生吗?

    吴夏就提出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