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 铁血首相2 (第2/3页)
所以在费利佩四世、斐迪南三世、查理一世和克里斯蒂安四世联袂来访,正式提出要组建联军夺回进入亚洲的权力时,即便心里老大不乐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选择了支持。
不光要支持,还得成为主导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取胜之后获得相应的利益。既然做了,就不能甘于人后,这是自己一向的行事风格。
可说着简单,到底能不能获胜,又该如何获胜,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
欧洲不是没与东方大国交过手,最近的例子是在大马士革。欧洲与奥斯曼帝国打来打去上百年,至今仍没分出胜负。如果联军也陷入这种局面,那这场战争趁早还是别打的好,真耗不起。
和奥斯曼帝国比起来,距离更遥远的大明帝国彷佛戴着一层厚重的面纱,即便曾在不经意间瞥见了部分真容,却无法窥其全貌,很难具体评估实力。
目前能确定的是大明帝国海军实力非常强悍,西班牙、英格兰、包括一直在亚洲赚昧心钱的荷兰共和国,都认为想从海上进攻难如登天,于是还没出证呢,就先断了一条进攻路线。
好在欧洲和亚洲之间不光有大海,还有陆地相连。而英国人一向与奥斯曼人走得比较近,也确实说服了穆拉德四世加入欧洲联军,共同对付大明帝国。也正是有了奥斯曼帝国的加入,才让组建联军东征成为可能。
然后斐迪南三世又说服了波立联邦的瓦迪斯瓦夫四世,再一起派遣特使前往莫斯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卓绝努力,终于又把米哈伊尔一世说服,让东征又多了条新线路,进一步增加了获胜几率。
但自己并不认为有了奥斯曼和俄罗斯的加入,东征胜利的可能性会高太多。先不提大明帝国陆军的战斗力如何,光是这两个国家的一贯做派,就很难让人相信它们能成为坚定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可是欧洲的死敌,而且是全方位的,从文化到宗教再到地理位置,没一样能相安无事。也正是因为刚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