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婚(一) (第3/3页)
甄管事见甄宁夕出来了,双眼也是微微发红,暗道了一声先家主显灵保佑之类的话。
接着,甄管事便高唱道:“新人坐鞍!”
坐鞍是唐代亲迎礼受胡俗影响的特点之一。请出新妇后,厅堂上会用坐帐将夫妇二人隔开,并让新妇面南背北坐在夫婿的马鞍上。
此时坐帐已经准备好,种桦甲将李从燕的马鞍放好,李从燕便上去搀扶甄宁夕坐好,自己则是又退了出来。
接下来又是大雁登场了,按照司仪的指引,李从燕取大雁隔帐丢入,甄家人抓住大雁后,会用丝线缚口,使其无声。这只大雁会在仪式结束后,再由李从燕赎回放生。
仪式完成后,李从燕当众吟诵去障诗,紧接着一对童男童女出面,去除坐帐让见面,直到这时李从燕才有机会仔细打量甄宁夕的面容。
看着倾国倾城的甄宁夕,李从燕已经找不到任何言语来描述,笑着看了许久,甚至连接下来的仪式都忘了。
甄宁夕隔着盖头看不到李从燕的表情,可是低头看着李从燕那始终没有动弹的双脚,也能猜出一二,便低声说道:“郎君惊醒些!”
李从燕这才回过神来,笑了笑,示意旁边的司仪继续。
按照习俗,在新妇离家前,父母会临别训诫,然后用一障面物遮住新妇的脸,用意是不让外人看见新妇的面貌和避邪之因。
障面物就和后来的红盖头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唐代障面物的颜色、种类不一,有幂离、帷帽等,而一般统称盖巾或盖头。
此时甄宁夕的父母都已经过世,府中除了旁支便没有甄宁夕的长辈,所以这个缓解就省略掉了。由甄宁夕再次叩拜自己父亲的牌位,然后由甄管事将一把团扇交给了甄宁夕,作为障面物。
一切妥当之后,李从燕便牵着甄宁夕手中的红丝绸做成的红花,二人一同走出甄家府邸,甄宁夕先独自乘上迎亲的马车,同时李从燕翻身上马,骑马绕车三圈,然后再一并前往泰宁镇节度使衙门。
这个仪式最早在《礼记.昏义》中的说法,是指新郎驾妇车之轮三圈,然后御者替之,但到了唐代就变成骑马绕车三圈的方式。
李从燕策马来到队伍的最前面,有六名铁骑将士在前开路,大队人马准备出发之际,甄家的一众女眷在薛明山夫人的带领下,纷纷嬉笑着拦住了马车和队伍。这便是此时障车的习俗。
女方亲友会挡住车子不让新妇动身,最初是用来表示对新妇的惜别,但后来就演变成无赖、地方官勒索钱财的借口,甚至出现绑架新妇要钱的夸张行径,所以此仪式曾多次被禁止。
唐代诗风盛行,是故障车也出现了障车文这样的产物。障车文多出自文人之手,韵文中嵌有对词,虽是文人产物却通俗易懂,是很具平民性的作品。
所以李从燕少不了又是一阵背诵,恍惚间甚至回到了小时候在学校背诵课文的场景,不由得心中一阵好笑。
一篇障车文背诵之后,甄家一众女眷纷纷让开道路,李从燕笑着叉手示意,然后大手一挥下令返回。
吴从汉、李魏、李任、薛明山等众人纷纷上马,有说有笑的随车返回泰宁镇节度使衙门。沿途围观百姓纷纷恭贺,种桦甲带着数十名铁骑将士在队伍两旁分发喜钱和糕点,围观百姓纷纷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