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盖新房 (第2/3页)
,时间还有没到十点,距离下午五点多钟的火车还有七个多小时,他有足够的时间干的别的事情。
八十年代末的申城已经称得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国内外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更有许多三线城市佰城所买不到的稀罕商品。
既然来了一趟,耿文扬打算顺便往回捎点稀罕玩意儿。
他首先想到的是名酒名烟。
八十年代末期,茅台酒产量有限,因此是按计划分配到各省市地区。佰城作为三线城市,在当地想花钱买到茅台酒,那可谓是异想天开,连门都没有。
而申城、首都等大城市的友谊商店、信托商店却有机会买到真正的茅台酒。
耿文扬先去附近的百货商店买了一辆便携式折叠小推车,又按图索骥找到了位于延安中路的一所信托商店。商店里凑巧有一箱六瓶茅台出售,一瓶一百五十元,一箱共九百元整。
耿文扬虽然不懂如何鉴赏真假茅台,但八十年代时假酒相对还不算太多。他拿起酒瓶佯作行家左看右看,凭着直觉应该是真酒,当即掏钱买下了这一整箱茅台。
除了茅台外,商店内还陈列有五粮液、剑南春、汾酒等琳琅满目的各色名酒出售。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的珍贵名酒,耿文扬登时看的眼花缭乱。
他忍不住凑到柜台边上左瞧右瞧,恨不得把架子上的酒全部给买下来。不过一箱茅台已经很沉,再加上又相当扎眼,他实在是不好再带多余的白酒。
纵使心有百种不甘,也只能下次再说了。
出了信托商店,他坐上公交径直赶往火车站,像以前一样买了张下午五点多钟发车的硬座卧铺票,第二天凌晨六点多钟回到了佰城市。
回到家顾不得补觉,耿文扬粗粗洗了把脸,吃过早饭后骑上自行车来到曹家街刘家老宅。
早上九点多钟,耿汇全带着陈家油坊建筑队的王福祥经理也来到刘家老宅跟他见了面。
相互做了介绍简单寒暄后,耿文扬拿出画好的图纸逐一讲解自己的要求,王福祥听得连连点头道:“耿老板……”
耿文扬忙摆手道:“王经理,别叫我老板,我担不起的。”
“那……”王福祥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