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救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2章 救命 (第2/3页)

舍得离开茶园,还说要跟着村民一块儿开垦新山地,未来可期,让他们不必担心他。

    姑姑说,他多半是有了牵绊住他的人,不然早就回来了。

    毕竟乡下地方比不得繁华的渝城,几乎每个接到回城通知的知青都会立刻回来,像二哥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

    “他没说。”马大礼温声:“你们不了解内情,不要乱猜。”

    几年前,家里实在穷得不行,他不得不选择辍学赚钱,让二弟和妹妹们继续上学。

    谁知不久后二弟被分配下乡劳动,只剩他和两个妹妹在家,幸好大妹当时还小,侥幸避了开去。

    二弟被分配去了两百多公里外的潮城,中途只回过一次家,因为路途遥远没法时不时回来。

    二弟说他和几个好同学都在茶山插队,每天上山采茶,种菜种稻谷,日子虽然苦些,但肚子能勉强填饱。

    自恢复高考后,好些下乡青年都先后返城,他也急巴巴等着二弟能回来。

    可二弟却一拖再拖,总说再等等看。一拖再拖,如今都快一年了,仍等不到他回来的好消息。

    自暑假开始,他跟在陈星凌身边赚了不少钱,别人一天赚一份工钱,他却能多一份守夜工资。

    那时候起,他和两个妹妹开始不用饱一顿饿一顿,日子一天天渐渐好起来。

    家里的情况好转,他也考上大学,他一直催促二弟快些回来上学,争取明年或后年也能考大学。

    谁知二弟总迟迟不回信,似乎拿不定主意。

    前一阵子,他还给弟弟汇去三十块钱路费,担心他可能是身边没有足够的钱当路费。

    可钱寄过去了,弟弟还是一点儿音讯都没有。

    其实,他内心也暗自担忧不已。

    不过他是家里的主心骨,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乱了阵脚,只能稳住自己的同时,叮嘱妹妹不要乱猜乱想。

    “也许是他还没收到信,或者寄丢了。”马大礼道:“下周我打一份电报过去问问清楚。”

    在这个通讯还偏落后的年代,寄信和打电报是最常见的长途沟通方式。打电报价格偏贵,除非是很重要的大事或急事,不然不会选择打电报。

    寄信最方便也最便宜,一张邮票贴上去,就能寄得老远。不过,偶尔也会有寄漏的情况。毕竟二弟在的那个地方是山里小镇,交通不便,信件可能发漏或发错。

    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