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回:巧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八回:巧遇 (第2/3页)

机前往ld。”柴里科夫对两人说道,“你们就在飞机上睡觉,明天我们只进行恢复性训练。”

    “我们不参加答谢演出吗?”里舍夫斯基问道。

    “青少年比赛的分站赛没有答谢演出。”柴里科夫说道。

    两人点了点头,接着整理一下自己的外套,到冰场外由主办方临时搭建的新闻中心中参加自由滑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作为这次分站赛的金牌得主,杨科夫斯卡娅和里舍夫斯基两人自然得到了记者们的关注,在场的所有记者都会对两人提问,问题的类型从技术层面到一些兴趣到爱好都有,两人对于记者的提问也是应答自如,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里舍夫斯基负责发言,杨科夫斯卡娅只是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补充或者解释。

    柴里科夫同样也得到了一些t国记者的采访,他们对于这位曾经在成年组上大放异彩的教练现在投身青少年组的比赛感到好奇。“罗曼・伊万诺维奇。你认为青少年组和成年组的比赛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一位记者问道。

    “比赛的强度完全不同。”柴里科夫回答道,“青少年组相对成年在技术的竞争并不激烈,能够使用三周动作就可以取得巨大的优势。由于参赛的选手也不多,所以竞争也不是这这么激烈。具有优势的选手数量也就这么几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几位选手之间的竞争。”

    “我们知道之前一个赛季l国选手在青少年组的双人滑取得对t国的完胜,你认为未来t国双人滑面对l国还能重新取得优势吗?”另一位记者问道。

    柴里科夫想都不想就说道:“l国确实在双人滑上对我们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不仅是我们而且是对于整个世界,但是我们并不会就此轻易放弃的,对于我们来说双人滑胜利不仅仅是一个习惯,更是一个传统。我们在双人滑上的历史底蕴是其他国家都不曾具备的,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低估,但是我们不会一直处于低谷。今天我们的两位选手的表现你们也看到了,在t国还有不下10对和他们水平差不多但是更加年轻的选手,他们都是未来的希望。那么我想问你,l国,或者说其他所有国家,你们还有多少储备的人才?”

    柴里科夫的反问让在场所有的记者都鸦雀无声,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自己国家在双人滑领域的储备人才数量,柴里科夫接着回答了另外几位记者的提问,接着他结束了新闻发布会独自一人离开体育场,前往停车场等待着杨科夫斯卡娅和里舍夫斯基。他们两人的新闻发布会也在不久之后结束,三人于是乘车前往酒店,在例行手续之后,他们急忙赶到机场,等待着登机。

    最终在当天晚上11点,他们的飞机起飞飞往ld,由于时间很晚,杨科夫斯卡娅和里舍夫斯基已经完全没有了精神,特别是杨科夫斯卡娅,她在等待登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