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一些资料(与文无关) (第3/3页)
唐中宗复辟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时,韦后与安乐公主干政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了景龙之变,杀了武三思、武崇训,重俊事败被杀。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重俊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身份高贵,一言九鼎的太平公主派刘幽求与儿子薛崇简一起参与了李隆基起事诛杀韦后的唐隆之变,杀了韦后,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资治通鉴》说:“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纪,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上官婉儿被杀后,太平公主劝说睿宗下诏将她厚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且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4]。此后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太平公主之死
先天之变
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内禅,太子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宣称太平公主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先杀了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上皇李旦出面请玄宗恕其死罪,被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太平公主自杀后“籍其家,财货山积,珍奇宝物,侔于御府,马牧羊牧、田园、质库、数年征敛不尽。”
存在的争议与疑点
关于太平公主是否真正策划阴谋造反这一点,一直以来存在着疑问。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她骄横放.荡,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心计过人,与李隆基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的局势和她多次成功政变的经验,她若当真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太平公主的子女
史书载太平公主生下五子三女,与薛绍生下三子二女,其中幼女为遗腹子,封万泉县主,十一岁嫁豆卢光祚,景云元年(710年)薨,享年二十四岁。与武攸暨生下二个儿子二个女儿。太平公主死后,除女儿武灵觉已出家、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仅遭流放以外,其余子女均被处死。
另外,崔瑶的妻子沛郡夫人武氏的墓志铭中,记她为武攸暨和太平公主的第二女,封永和县主。但从其年龄推断,她出生时,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仍然存在,因此她可能不是太平公主所生下的女儿。她有可能是武攸暨与其它妻妾所生的女儿,出于太平公主是继母或嫡母的身份而记于她的名下。但在目前没有其它史料佐证的情况下,也不排除墓碑记载的年龄或时间有误。
《大唐都景福寺主威和上塔铭》主人和上,俗名武灵觉,为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所生女,五十二岁在开元二十余年去世。其生年应不早于其姐万泉县主,则其生卒年应为(689—740)或(690—741)。
太平公主的女婿唐晙亦死于先天政变,未知其娶了太平公主哪个女儿。I1387(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