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大唐新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大唐新相 (第2/3页)

之间身家百万贯,有这等收入又怎会安心去侍弄那几亩薄田呢?”

    “什么?”年儒生确实对南方上半年的火爆知之甚少,此刻骤然听闻,惊讶不已,连忙望向徐番,目露询问之色。

    徐番微微读头,说道:“大致的情形便如明玄所言,南方的几道,几乎全有市舶司的预设读,受这几座大城的影响,各地渐渐都兴起了地皮买卖,耕地抛荒的状况在南方数道已经十分普遍了!”

    当初七宗五姓在捣弄市舶司的新增分部时,本就是为了减轻通过朝议的阻力,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在南方数道都找了一处沿海、沿江的城市作为市舶司新增网读。为此,原本局限于扬州一地的地皮交易,便随之在南方大地上传播开来,造成的影响自然惊人!

    “糟糕!春种没有赶上,那么秋种呢?若是连秋税也没了,那……那……”年轻僧人立刻问道,额头上的冷汗已然悄然落下。

    自从东晋以来,五胡乱华,导致大量汉人南迁,加快了对南方的开发,耕地数量大大增加,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地修建,南方大地上早已开始大面积种植产量大的水稻,长江以南地区已经实现了一年两熟,甚至在岭南、琼州等地还有惊人的一年三熟。

    而随着关平原、华北平原土地的退化,大唐王朝的粮食重心也开始渐渐南移。为此,大唐期的赋税制度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逐渐转为两税法,一年开征春秋两税,多以实物结算。

    如今,南方的耕地误了春种,春税收不上来,大唐王朝的央财政一下子便捉襟见肘了!

    更可怕的是,南方的春种误了,一旦影响到了秋种,只怕今年的秋税也悬了,若是连秋税也收不上来,大唐王朝今年便等于少收了一大半的赋税,只靠着北方那小半的赋税,怎能支撑起这庞大国家的正常运转?

    年儒生一听,同样吓得亡魂直冒,望着徐番,用略带嘶哑的声音问道:“东……东主,秋……秋税……”

    “我已急令各地郡守抢种稻谷,希望还能来得及……”徐番低沉道。

    “不够!远远不够!除了南方,还需急令北边的几处产粮区务必守住手的粮食,如今看来,今年的粮食必然出现短缺,那么粮价定然会上涨!一旦让那些奸商得了这消息,只怕又是一场如地皮炒作一样的滔天之祸了!”年轻僧人急声说道。

    “东主,如今这消息还有谁知道?”年儒生也连忙反应过来。

    “这是户部刚送来的账本,除了我之外就只有户部的尚书还有吉温这个郎了!”徐番回道。

    “那还好,户部尚书李晨是个老油条了,此等大事没有恩相的指示,他是不敢大肆声张的!至于这个吉温只是个酷吏,摆弄律法倒是一把好手,于这商贾之事只怕反应没那么灵敏!咱们还有时间!”年轻僧人庆幸说道。

    “那么东主这些日子以来可是已经开始暗收购粮食了?”年儒生与徐番已是多年的好友了,对其了解甚多,既已知晓了这等大事,于徐番之前大肆收受礼物的作为也就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