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死去的咸鱼,又见北冥(5K) (第2/3页)
甄红鲤很温婉地笑了起来,作为巴山剑场如今辈分最高之人,她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可如今流露出欢喜之意时,却依旧有几分风华绝代的气质,韵味自然显现,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个老人。
少有人知,在王惊梦都尚未崛起、那个大秦王朝还被视作弱小欺凌的时代里,她的琴技与美貌就传遍了七朝列国,声名不比现在的郑袖逊色太多,除去了宫女的伪装后,便恢复了本应有的姿容。
因为不求争强斗狠、生性淡泊、极少出手的缘故,甄红鲤虽在三十岁前就修成了七境上品,却是根本没传出多少消息到外面,甚至她加入巴山都没几个人知晓,连元武、郑袖都不怎么了解。
大多数那个时期的修行者,只知道这位楚境甄氏门阀的庶女,年少离家潜逃,躲藏于乡下浣衣度日,跟一位素有善名的教书先生结为夫妻。
奈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其夫虽也被她传授了修行之法,且亦为难得一见的天才,却因她的姿色引来当地门阀子弟觊觎,惨遭构陷杀害。
她碾转逃奔至齐地临淄,连奏凄绝瑶琴三日,琴声如泣如诉,直透九幽,与地脉之气互相应和,终惊动了齐地深处一家隐世宗门,引得那同为女子的宗主收其为徒,尽授“双生冥花”之妙法。
不过,甄红鲤自己本就有奇遇,练就了金刚不坏的肉身,之所以兼修这另类的阴气鬼物之术,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敛息匿形,降低存在感,如幽魂潜行,从而避开那因美貌招致的无尽祸患。
待修为有成,她悄然返回故地,当着门阀老祖与满堂宾客的面,手掷飞剑击杀了那名仇人,随即隐没于人群之中,任凭对方暴跳如雷,百般搜寻、重金悬赏,亦再难觅其踪。
自此之后,甄红鲤更是讯迹全无,仿佛人间蒸发,连甄氏门阀都寻不到丝毫线索。世人只道那曾惊艳天下的琴仙美人,早已香消玉殒。
数十年过去,或许在天赋所限、功法冲突的状况下,她始终未能更进一步,接触到八境的神妙,但张十五却很清楚,这位师叔的实力绝对是在自己之上,且强得应该不是一点半点。
打死全盛的郑白鸟,最多不会超过两拳。
看似温婉如玉,实则暴力到了极点。
大浮水牢机关重重、守卫强横,据可靠的消息,至少也要有五位七境中品以上战力的宗师联手施为,且事先得先探明里面的法阵,予以破解。
但阴煞鬼剑可占据地利,天重金身无坚不摧,若非担忧可能的支援与郑袖的后手,怕是仅仅一人,就具备着硬生生打穿牢狱的实力。
“救人如救火,耽搁不得。”甄红鲤笑容微敛,手指摊开,真元自然凝结成了朵黑色的花,并朝着七彩的方向逐渐蜕变,演绎出阴气还阳的玄奥:“不过,在动身之前,我得先去见一个人。”
“是商大小姐么?”张十五问。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对方放下了心中的一个结后,修为似乎开始了迅速的增长,气息越发深邃。
“她除了其父鬼竹门的传承外,还得到了我宗门功诀、琴技的真传……那是在我初至长陵、听说王惊梦的时候。”甄红鲤解释道:“如今我已在原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新创了些妙法,都要教给她。”
“好!”张十五轻抚花剪:“我等你。”
山风呜咽,卷起松针簌簌落下。
两位隐世多年的大宗师对视一眼,身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原地,仿佛从未出现过。
……
约摸一两个时辰后,日头西斜,将鱼市鳞次栉比的棚顶镀上一层慵懒的金辉。
除却长陵地下黑市这个暗中的功能以外,城东河畔的鱼市,其实也是这一带最大的水产集散地,空气中混杂着鱼腥、汗臭与淤泥的气息,以及……堆积如山的胶东咸鱼所散发出的,那种经年累月、深入肌理的厚重咸味。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鱼篓碰撞声、车轮碾过湿滑木板的吱呀声,鱼尾乱拍乱打的噼啪声,交织成一片喧嚣而富有生命力的乐章。
既然名为鱼市,卖得最多的当然是鱼。
除了刚从渭河、泾水捕捞上来,在木盆里活蹦乱跳的鲜鱼,更多的则是来自遥远胶东郡、用粗盐反复腌渍、晒得干硬的咸鱼。
比起鲜鱼,咸鱼价格低廉,存放数月不坏,是寻常百姓家饭桌上添点荤腥滋味的首选。
哪怕是最寡淡的菜羹,切些碎咸鱼进去,也能多几分下饭的滋味。
然而,最近鱼市的气氛,却似乎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王掌柜,老规矩,上好的胶东金线鳕鱼干,再来五十斤!”一个酒楼采办模样的汉子,熟稔地拍着一个鱼摊老板的肩膀。
“好嘞李爷!给您挑最干的,保准够味!”鱼摊老板满脸堆笑,手脚麻利地开始称重。
“让让!让让!彩云楼采办!借过借过!”
就在此时,鱼市入口处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几声带着不耐的吆喝响起。
一位身着锦缎、面容精明的老者,在几个穿着体面短褂、伙计模样的人簇拥之下,径直走向鱼市深处最大的几家鲜鱼铺子。
他们步履匆匆,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咸鱼摊位,竟是看也不看,直至一个挂着“冰鲜”牌子的较大摊位前,方才停了下来。
“刘老大!今日的渭水鲈鱼、青江鲤,还有刚到的黄河刀鱼,有多少?我们彩云楼全要了!都得用冰匣子装着!”
领头的采办管事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被称作刘老大的鲜鱼铺老板是个精壮汉子,闻言一愣,随即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哈腰:
“全……全要?张管事,您没开玩笑?今天这鲜鱼可不便宜,黄河刀鱼更是稀罕……”
“价钱好说!”张管事大手一挥,豪气地打断了他,“只要鲜活!品相要好!赶紧装好,放入篷船,楼里贵客等着呢!”
这时,旁边一个相熟的咸鱼贩子凑过来,正是刚才还在给“李爷”称鱼的王掌柜,赔着笑脸自荐:
“张管事,您看要不要再带点咸鲅鱼?我们这儿也有上好的胶东货,炖豆腐那是一绝……给楼里添个下酒菜……”
“原来是王老三啊,”张管事转过身来,伸手拂袖,不着声色推开了对方私下递过来的钱袋,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周围几个竖着耳朵的鱼贩心头一紧,“这咸鱼……以后就不必往我们彩云楼送了。”
“啊?”王老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以为自己听错了,“张……张管事?您这是?咸鱼可是咱们长陵的老味道,价贱实在……”
“不是货不好。”
张管事摆摆手,打断他,“是东家发了话。如今楼里贵客的口味……变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老三身后堆积的咸鱼,声音清晰地传入周围人耳中:“那些个贵人们,现在都讲究个‘鲜’字!说什么‘活水鱼跃方知味,冰镇虾蟹始见珍’。”
“呵呵!咱们彩云楼新聘了南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