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远房亲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5章 远房亲戚 (第2/3页)

安然无恙地回到京城,又是另一档子事儿了。

    李忠二拍惊堂木,睥睨着王令道:“堂下何人呢?”

    王令在心里问候了一遍他老娘,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小人王令,见过诸位大人。”

    “何许人也?”李忠道。

    王令道:“定州人士。”

    “既是定州人士,又为何会出现在青州啊?”李忠明知故问道。

    王令扯了扯嘴角,心里对这种没屁膈愣嗓子的烂词恨得牙痒痒,脸上却极为平淡的道:“北方贼兵侵略故土,为保活命,不得已才随着难民队伍迁徙至青州。”

    李忠突然扯着嗓子怒斥道:“满口胡言!你有此等武艺还能沦落为流民?我看你分明是晋国安插在青州的细作!来人!动刑!”

    真他喵是个人才,才问了几句话便要动刑,这人的脑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晋国细作?我要是晋国细作第一个剁了你这个杂碎,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你玩呢?!王令的心里一阵无语,虽说是以看过李忠的资料,知道他急功近利没多大水平,但亲眼见过之后,王令不由得怀疑罹罪长歌的情报人员,是不是太过保守了些,还是说他这般毛躁另有别的目的?

    人群当中,傅鸯看得发愣,虽说他并不了解孙启毫和王令之间的关系,但是对自家元帅却是了解得紧,那个潭边垂钓的老者能与元帅交情莫逆,他相中的后辈绝不可能是敌国细作,昨夜便觉得这李忠不是什么好人,但看着也不像是个做事没脑子的,怎么才问几句话便断定别人是细作了?忒草率了些。

    张钟离扭头看了一眼李忠,冷声道:“李大人,你说这王令是细作,可有确凿证据?”

    李忠冷哼道:“张大人,此人说自己随流民入青州,流民当中可有如他这般武艺高绝之人?今晨入城,我早已看过本案卷宗,此僚分明是个七品武修,试问一个七品的武修,是如何沦落成流民的呀?”说完,他的眼睛有意无意的瞟了曹庸一眼。

    一直便注视着李忠的曹庸,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对方的目光,心头不由一凛,瞬间便已领悟到对方的用意,孙启毫那日带着王令来找他,闹出的动静可不算小,刘平山在青州安插有眼线,这事曹庸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那天动静这么大,刘平山又岂能不知?

    曹庸何许人也?外表看似温和有礼,实则清高得很,能叫他毕恭毕敬迎进府邸的人又有几个?除了九庵先生孙启毫外,其余与曹庸交好又受他尊崇的人皆在京中,再结合那老乞丐的身形和年纪,放在有心之人眼中,定会猜出些端倪,李忠此番咄咄逼人看似毫无道理,实则他正是利用了自己在别人眼中草包的形象,借机试探曹庸,他看似在强压王令,实则是在逼迫曹庸,逼他替王令说出实情,这样便可以确定,那个失踪了三年的老鬼是不是真的又回来了,若是能得出个确切的结论,将此事上报给宁王,他便是大功一件。

    李忠的这个问题倒还真把张钟离问住了,张钟离已经见过了柔兆,也猜到这个王令和罹罪长歌是有关联的人,可是他又该如何反驳李忠呢?一个七品武者当了流民,轮得着的事吗?定州习武之人不在少数,北方人士生来剽悍,七品虽不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但也不在少数,眼下战火纷飞,有这个实力要么在抵抗外族侵略时便已殉国,要么落草为寇当了山匪,又或是趁势投军,以图收复家园,哪有去当流民讨饭的?

    张钟离一时语塞,下意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