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中微子 (第2/3页)
是代表。他通过氢原子的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所产生的反冲探测到它。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探测到它,但是却用方法证明了它的存在。而在以后我国的中微子事业就显得暗淡许多。
主持不是自己把话说完,那接下来就是大家的时刻了。水川米的开场虽然有些生硬,但是信息量也不少。
我们看不到中微子是因为他快速从物体之中穿过。如果中微子静止,我们可以看到它吗?第一,它很小。就算静止,恐怕也看不到。第二,中微子并没有任何颜色。单凭肉眼是无法看到的。中微子具有超强的穿透能力,自然可以穿过分子团。可是,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而且分子运动还是随机无序的,那么分子必然有可能撞到中微子。然而,分子没有撞到中微子。是分子运动是有序的?当然不是,我认为分子运动有个范围,而分子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两个分子的范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而是空白区域。而中微子正是通过空白区域,而没有与分子发生碰撞。那么是范围规定分子,还是分子决定范围呢?我认为是范围规定分子,原因是这样的。如果分子决定范围,那么分子理论上就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怎么说呢?因为分子在运动,而又是无序的。从概率上来说,分子就应该可以出现在物体内部各处。而这样是会与中微子发生碰撞的。杜解释时并没有严格从逻辑上证明,而只是凭自己的直觉。
量子隧穿效应是粒子物理中或者说量子力学中的经典效应,描述的是量子穿过位势垒的情况。由此,我想到了光学中双缝干涉实验。有人说,这个实验直接让物理出现了神鬼之类的东西。你想,两个光子在分别通过两条窄缝时,发生了波的干涉。这让物理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想不通问题在哪里?两束光明明间隔一定距离,为什么波会相互干涉呢?由此,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量子纠缠。其实,这个实验就是直接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什么我就想到了这个实验呢?那是因为量子隧穿效应和双缝干涉实验都是一个字穿。前者是是穿过位势垒,那么什么是它呢?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