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普遍困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0章 普遍困难 (第2/3页)

点,他的相关研究课题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听了方翰民上午的主题演讲,让他有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这位沈教授的问题,方翰民首先列举了国内已有的半合成青霉素技术,他认为这就是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实际应用。至于沈教授关注的重点,穿越者列举了九零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用于临床的多种抗生素药物和头孢菌素药物,这些药品主要用于消炎、杀菌和抗病毒,跟同类用途的传统药物相比,其制备工艺更加先进环保,药品疗效显著提高,毒副作用却大幅度降低。

    对于方翰民提到的几种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名称,不仅在座的听众一头雾水,就连沈教授也是一无所知,他怀疑方翰民随意杜撰了这些名称。

    但是,沈教授也曾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匹兹堡大学短暂进修了一年,在那期间,听到该校生物系一位诺奖获得者在学术报告中谈论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沈教授还在国外的基础科学刊物上看到过抗生素和头孢类药物的研究论文,虽然不记得有方翰民说的那些药物名称,但他认为方翰民的演讲有理有据,很有前瞻性。

    接下来的三位提问者,分别就国内生物制药的重点突破方向、国内发展生物制药的注意事项和生物制药技术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等问题,跟方翰民进行了互动。

    方翰民认为,在几个特定领域,生物制药科技取代传统制药工艺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这并不意味生物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合成工艺,比如诸多小分子药物,就必须用传统工艺进行合成,而小分子药物在品类上占了医药产品的绝大多数。

    生物技术的兴起,只是丰富了制药科技的工艺手段,为新型医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提供全新的技术保障,并非取代合成工艺。在未来若干年内,医药行业应该呈现出生物技术与现代合成工艺比翼齐飞的局面。

    由于生物技术在国内制药行业的应用尚未真正起步,方翰民认为,如果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还是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的一般规律,他建议同行从工艺相对简单的抗生素做起,积累一定的经验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