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 民风淳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四章 民风淳朴 (第3/3页)

水搭桥。有的桥墩竟然有上百米高,汽车行驶在上面就像走在半空中,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中国架桥工人的伟大。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国力确实是增长了不少,钢筋水泥我们是不缺了,要不然在这大山沟里也不可能有这样现代化的桥梁、隧洞。

    有了高速公路,从桃江县到河川县城现在只需要半个多小时。

    一路上陈家豪透过车窗,光顾着欣赏沿途的风景了,那些碧绿的群山,蜿蜒的江水,在半山腰伴着白云居住的少数民族的弟兄,都让他感到好奇,新鲜。车子出了高速公路口,前面的警车停下来时,他才发现,原来河川县城已经到了。

    车子停稳,闽为忠赶忙下去,为陈家豪打开车门。前面早已经停放了五六辆小轿车,十几个人站在路边,已经等候多时了。不用说,这都是河川县的领导。

    陈家豪从车子里下来,闽为忠忙机警地闪在旁边,生怕挡了陈家豪的视线。

    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穿着白色的短袖衫,中等个子,白白的,胖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脸上带着夸张的笑,先冲闽为忠点了点头,然后紧走两步,握着陈家豪的手使劲地晃着说:“陈市长,一路辛苦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现在的江城市委常委、河川县委书记徐建平。

    对于徐建平,整个西江省官场上的领导干部,只要稍微有些政治敏感的,都知道此人是有些来头的。

    徐建平年纪轻轻地就能做到副厅级的江城市委常委兼河川县委书记,是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个西江省政坛的大佬——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屠忠民。

    屠忠民是西江本地人,他出生在东城市(那个时候还叫东城专区)高桥县石盘乡后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屠忠民高中毕业后,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大学停止招生,作为农村孩子,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军。于是他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在部队表现优秀,很快就被提了干,当上了排长。以后他又上了军校,在部队从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一路升迁,四十岁的时候,做到了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主力师的政治部主任,副师级干部。

    此后他转业回到了地方,被安排在西江省人事厅做人事处处长。因为是军官转业,到地方上都要降一级任用。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省人事厅的副厅长。

    厅长刚当了三个月不到,就被下放他的老家东城专区,做了行署副专员。以后步步高升,先是做了地委委员、常务副专员,后来是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等东城专区改成了东城市,他成了第一任的东城市长。原来的市委书记升迁后,成了省里的人大副主任,他又接了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市委书记干了三年多,正好赶上省里的常委换届。为了给自己弄个省委常委当当,他专门跑到北京,找当年在军队认识的那些老战友,老上级。

    看書蛧小说首发本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