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逃遁 (第2/3页)
的小型会议,几乎随驾出征的大臣全都闹腾起来,喧闹的朝堂震得瓦片都嗡嗡作响,亦是震得李治的致命弱点暴露了出来。
李治最大的弱点,怯懦!
长孙无忌正是看中这一点,所以竭力扶植他这个第三个外甥登上皇位,历史上的李世民其实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希望李治登基之后,他与诸多兄弟可以共存,但谁也没想到,怯懦的李治居然能做出在李世民病榻前与皇帝才人偷欢的大不敬举动,而那个偷欢的武才人更是仿佛一颗耀眼的太阳那样,不但支持着丈夫创下了永徽之治,斗倒了长孙无忌,灭亡了高句丽,最后更是自己走上了台前,统治了华夏快半个世纪。
不过这个时空,武媚娘是闽唐帝国的武贵妃,缺了这个坚强的肩膀支撑,面对纷乱的朝局,一时间李治竟然掌控不住了,记得满头大汗跺脚连连居然是哑口无言,一旁的宦官李辅国毕竟也是黑暗中的角色,群臣沸沸,他也是不敢出头。
争论了足足好半天,突然间一声雷鸣般的吼声却是猛地在朝堂上炸响:“够了!汝等都是朝堂上的根骨栋梁,如山野村夫那样争吵谩骂,成何体统!监察御史何在?”
御史出面可是要记罪弹劾的,到底是从隋唐乱世杀出来的人物,苍老的长孙无忌轰然一句,震得整个朝堂立马变得鸦雀无声,群臣皆簌簌跪附在地,连声告罪。
镇住了群臣,长孙无忌又是铿锵的抱拳向李治大声的请命着:“陛下,胡虏汹涌而来,我华夏岂可任其猖獗?率兽食人?臣斗胆,请陛下马上整顿兵马,整颯将领,就在这儿与胡虏决一死战,卫我华夏!”
长孙无忌这一句话基本上定下了战的主调,虽然并不主张出关决战,然而长孙无忌毕竟不是迂腐之人,龟兹镇一失,后退入关的机会已经失去,唐军虽然战马是整个华夏封建王朝中最对的一个朝代,可毕竟还是农耕民族以重装步兵为主的步骑混合大军,对方却是游牧轻骑兵,如果要是退走,很可能在半路上被追上,到时候兵无战心将有退意,很可能就酿成隋炀帝一征高句丽时候的惨剧。
几十万人没有准备突然撤退,最后被几万高句丽兵追杀上,衍变成灾难性的大溃败,九十六万大军毁于一旦。
如长孙无忌这样的人物,平时时候可能百般忍让保存自己,可是该狠的时候绝不会心软一丝。
长孙无忌的请求倒是正好符合了李治的诉求,李治亦是赶紧抓住机会,不容置喙的向契必何力询问道:“兵部尚书何在?我朝如何应战,兵部可曾拿出万全之策?”
可是朝局的发展却在这里卡了壳!突然被点到名,契必何力竟然是目瞪口呆,片刻之后,哑口无言的跪在了地上。
“唯凭一腔热血,死战尔!”
这话说的看起来慷慨激昂,可却不应该发生在一个大国兵部尚书身上,五十七万应战百万,大唐并不占优势,一个好的兵部尚书应该竭尽其能,将兵者诡道也发挥到极致。
不过大唐的帅才在这时候却发生了断层,李世民一代独当一面的大将,李靖早就凋零,李绩被驱逐,程名振病死,庞孝泰战死,本应该继承位置的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等大将都被李捷拐走了。
契必何力,执失思力之流是猛将,刚劲气魄指挥作战哪点都不差,王孝杰高侃一辈也是名将,奋勇争先亦是绝不落于人后,可总览一方的帅才却总缺乏了几分气度,长孙无忌通政又是不通军,眼看着决战在即,朝廷居然拿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整个朝堂一时间寂静在了那里。
还好,还有个算是智谋出众的唐休璟。
在这死寂的时刻,唐休璟硬着头皮走出了朝班,跪拜在了行列当中。
“陛下,臣有一计,不知可行不可行?”
“讲!”李治正焦头烂额呢,听闻自己爱将有计划,当即兴奋的猛地一抬手。
有了李治的支持,唐休璟心里也有了一点底气,再次一拜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