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8章 .尘埃落定别长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8章 .尘埃落定别长安 (第2/3页)

黑色滚龙袍漫步跟随,行走间龙行虎步的,不是晋王李治还是哪个?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监抛出拂尘,尖锐的扬声看起,眼看着李治就侍立在龙塌下,按耐不住的长孙无忌第一个抱着笏板越众而出,长长的叩拜在地上。

    “臣长孙无忌有本要奏,今侯君集谋逆案以审讯大半,侯君集,汉王李元昌,贺兰楚石,开化公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具已伏诛,然皇太子一事始终未决,臣认为,虽太子有被蒙蔽之冤,叛乱之日有主动弃暗投明,然依旧有不察之罪,皇太子有罪,不宜继为太子!”

    “臣附议,唐律有言,罪者罚之,太子当有罪!”紧跟着,谏议大夫褚遂良就站了出来,旋即是高士廉,光禄卿王琰,殿中监王恭,浩浩荡荡的声势中,朝堂之上居然超过多半数臣僚跪伏在了地上,此时帝心在晋王,可是个表忠心的好时候。

    眼看着跪伏的群臣,李世民的脸色却是阴沉了下来,气势凝结了好一阵,这才悠悠说道:“那诸卿认为,当如何处置皇太子?”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哑了火,趴在地上居然一点声响都没有,正如李捷所料,太子可不好杀!没一个胆敢担这个责任的,死一般的宁静怪异的在朝堂持续了好久,就在长孙无忌对着褚遂良狂使眼神时候,一声远远的声音却从朝班后列响了起来。

    “启禀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这个愣头青是谁?远远眺望着三十多岁绿袍小官,朝臣中不禁阵阵交头接耳,李世民却是直接阴着脸沉声说道:“准!”

    “陛下之难,难于皇太子之处置,微臣认为,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享天年,则善矣!”鞠躬弯腰,绿袍小官不卑不吭的说着,终于让李世民的脸色开怀了些,昂头再次对群臣发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皇帝明显要坚决的保自己儿子一命,这时候再反对就是傻子,顿了片刻后,几乎可以算是整齐的臣附议直接在殿下回荡起来。

    “皇帝有诏,今皇太子李承乾有罪,贬为乐浪郡公,即日起,发配驻地,不得延误!”在群臣面面相觑中,太监拖着长音宣读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圣旨,为长达月余的太子谋反案画上了一个句号,群臣议论纷纷中,长孙无忌的视线却是一直盯在绿袍小官身上,现在他才想起来,这小官,好像是朔王李捷的突厥都督府户曹参军来济。

    “交换,妥协,这个混小子政治上倒是成熟了不少!”转过身去,长孙无忌茂密的胡子不知道喜怒的微微张合了几下。

    处理前太子仅仅也不过为政治大洗牌拉开一个序幕,接下来,太极殿中又足足开启了连续三天的大朝会,几乎每一个官员都是红着眼睛参加的,这期间,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废魏王李泰为顺阳王,迁湖州勋城,以及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宗诏,太子无道,藩王窥视者,两弃之的诏令亦是同时颁布而出。

    不过这些,暂时与李捷没了关系。

    大朝会第二天,两只庞大的车队就已经开出了长安城,并行十多里后,才在京口分道扬镳,分别得车队中,站在一方车队边,牵着二狗,李捷就是拱手作别刀:“此去吐蕃,路途遥远,天各一方,还望大相多多保重。”

    另一面的车队,赫然就是早已经被遗忘多时的吐蕃求亲队伍,与上一次相比,这次吐蕃和亲队伍带回去的似乎更多,不知道多少卷经书,马车中,几百僧众还在不断念着佛号,带着一大群光头,禄东赞那张老红脸却是乐开了花。

    不论多少科技技术,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政权,这一大群和尚带回去,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