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章 吏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章 吏治 (第2/3页)

的大明乃至中华的命运,由不得华侯伟不慎重。

    钱,朱厚照去搞,军事威胁翼轸军出手,这缺官,只能是任用疍吏。华侯伟其实早就想让疍吏加入官员的行列,不为别的,大明政权不下乡。抛开后世不谈,政权能够管理到村一级的,唯有秦、汉、宋三朝。这就是一个极大地隐患,所有的政策都需要人解读执行,否则都是一纸空谈。而大明的大部分政策,只能贯彻到县一级,真正的百姓压根不知道朝廷的政令。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疍吏的存在。

    大明所有的疍吏都盘踞在县中,触角根须覆盖全县。可以说疍吏就是一个个县城的土皇帝,除了少数能臣,大部分中央派遣的县令,只能和他们合作。换句话说,大明百姓的苦难,大部分都是疍吏强加给他们的。

    唯有打破疍吏对基层的垄断,才能将大明民间的力量完全释放出来。华侯伟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但是弘治不可能支持。这一回利用朱厚照和文臣别苗头的机会,索性做个样板出来。疍吏不得升迁,那精力只能放在捞钱上。那要是能升迁呢?打破读书人的垄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新才可能成功。

    安兴国和老爹坐在马车上,好奇的看着窗外的风景。安行周哼了一声:“小子,好好看看吧,这金陵帝都底蕴深厚,可不是咱们那个小县城能比的。”

    “爹,放心,我是绝对不回泗洪了。”安兴国领略了大城市的风采,一颗心早就安定不下来了。

    “哼!也就是你命好,赶上好时候了啊!唉,要是吴王早生几年多好?”

    “爹,咱家也就够买一个名额的,想想三千两我就肉疼!不,心疼!”

    “废话!安家能当官,一点钱算什么?”

    南京文庙,第一批大考的安徽疍吏正在考场前接受检查。围观的百姓上千上万,都在纷纷议论这次难得一见的胜景。

    安兴国拎着竹篮进了考场,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